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古蹟恐怖主義」創香港第一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無論根據那一個國際機構排名,香港競爭力都在全球十名的前列。但若果你把一位從未訪港的外國人蒙著眼睛帶到新界稍為偏僻的支路兩旁一看,他必定以為自己到了第三世界,因為舉目盡見廢車場、回收場或爛地。這是新界土豪把農地非法堆填,爭取政府放寬發展規限的結果。正因這種「先破壞、後發展」的手法太猖獗,城規會終於在2011年訂立指引:凡屬已被破壞堆填的農地,申請發展時一概不予考慮,必須先把農地復原才有更改土地用途的機會。這種惡行在國際上有名堂,統稱為「環境恐怖主義」(environmental terrorism),泛指所有以破壞環境資源為手段來爭取一己私利的行為。
特區官員十分着意揚威國際,今天又有意外收獲。因為香港正在創立聞所未聞的新猷,同樣是「先破壞、後發展」,只不過受害者由農地變成古蹟,加害者由私人地主變成公私合營,堪稱「古蹟恐怖主義」(heritage terrorism)
沙中線土瓜灣站的聖山古蹟越掘越多,無論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北大教授秦大樹,本地歷史學者或《大公報》評論,均一致認定這文化遺址的重要價值。根據《中國文物古迹保育準則》的要求,除非有重大天然災害或無可替代的國家級建設(在聖山遺址兩者皆不適用),政府必須將遺蹟原址保育。
「搶救發掘」思維   妨礙原址保育
可能是政府官員及港鐵人員太了解國際準則的要求,所以他們近日加快工作,但並非加強保護古蹟,而是趕在公眾知悉真相之前,加速移走所有妨礙施工的遺蹟。在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長陳茂波於420日的網誌上聲稱保護一口宋元方井之時,原來其餘在第一期考古範圍內的238個遺蹟已被移走;在古蹟辦於上周四向古諮會匯報之前,原來第二期考古範圍內的一口雙環古坑已被移走;就在公眾對第三期考古範圍內的古蹟一無所知之時,上周六民間團體自拍的照片顯示有四個遺址疑似被移走。
移除古蹟等於剝奪原址保育的機會。雖然並非所有古蹟都有百份百原址保育的可能或必要,但國際標準要求先完成全面考古發掘,再完成全面文化價值評價,最後制訂全盤保育方案,才決定那些古蹟非要易地保育不可,才選擇性移走。為了不讓古蹟擋路,港鐵現今反其道而行,以所謂「搶救發掘」作指導思想,考古隊的工作是盡快作紀錄,再一刀切移走妨礙施工的古蹟,以便工程進行。更可怕的情況是這一切都在古蹟辦包庇之下進行,正是公私合作「先破壞、後發展」的典範,兼且先剷後奏,杜絕公眾「說三道四」。
主事官員對於急不及待移走古蹟有一套似是而非的說法,怪責市民不懂考古學,因為考古發掘必須從上而下逐層移走,「冇得留低」是「適當的破壞」。可惜這套謊言被港鐵本身的文件與行動多次揭穿:根據港鐵工程顧問ERM20129月制訂的《聖山(北)考古行動計劃》,考古隊的任務是「所有找到的考古遺蹟會被收集及紀錄」(3.4) ,根本沒有原址保留的選項;根據港鐵考古隊對第一期範圍的中期報告,為何在239項遺蹟中只保留一口方井,是「鑑於該古井位置不屬於施工範圍,所以建議原址保留」。
聖山古蹟離地面只約24米深,從上到下分屬於近代,晚清至民國,及宋元時期。即使考古過程中部份較頂層的古蹟可能需要移走,但最底層的宋元遺蹟,光是墓葬也有16(中期報告圖4.9) ,還有面積7800平方呎的磁磚工場,包含2幅地台,28條樁腳,2幅花崗岩石牆,2幅珊瑚石牆,2個窰,1口水井,4個垃圾坑等等(4.10F6)  ,難道移走這些最底層的古蹟也是考古所需的必要破壞?
港鐵訴諸權威   侮辱市民智慧
如此一來,豈非西安博物館內原址保留的兵馬俑或雅典地鐵站內的古遺蹟必須全部移走解剖,才算完成考古?當權者的辯解也未免太侮辱香港人的智慧。
港鐵為求自保的另一策略是訴諸權威,處處聲稱所有工作均由「考古學家」負責,以堵尤尤之口。負責考古發掘的人員具専業資格,怠無異議,但當他們受聘於港鐵的工程顧問時,便須按事先制定的行動計劃執行工作,所謂「屁股指揮腦袋」。這些考古人員是港鐵工程隊伍的一份子,仍冠以貌似獨立的「學家」之名,那對於真正獨立,沒有利益關係的考古學者而言,實有大不敬之意。
考古是専門學問,在香港的行頭很窄。由於法例規定所有古物皆歸公,嚴格來說考古人員只得特區政府一個僱主(不論直接或間接),兼且須由古蹟辦發牌才能執業。儘管考古専業人員對政府的考古及保育政策早有微言,但大家敢怒不敢言,所以即使港鐵中期考古報告甚為粗疏,也只見一群匿名的考古専業人員發表公開信批評,連香港考古學會也要邀請並非直接從事前線考古工作的規劃師吳永輝擔任發言人,以免政府秋後算帳。政府壟斷的遺害,既損害考古專業發展,更令市民難以知悉真正獨立的専業意見。
陳茂波、古蹟辦與港鐵要洗脫「古蹟恐怖主義」之名,唯一辦法是斧底抽身,邀請具公信力的獨立人士共同成立「聖山遺址監察組」,直接指揮考古隊的工作,並且立即放棄「搶救發掘」的策略,改以原址保育為基礎進行發掘。運房局為了避免工程延誤,宜馬上指令港鐵制定不同的車站設計和施工方案,以便一旦確定原址保育的方式和範圍後便可從速動工。
政府和港鐵內部均不乏有心人,當有選擇時誰都不願當上踐踏歷史的幫兇。這令人想起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所揭示的「邪惡的平庸」(banality of evil):若果體制內的每個人都忠誠地執行上意而放棄思考的時候,最可怕的結局就離我們不遠了。


[原刊於《香港獨立媒體網》, 2014年6月3日]

欺公滅祖 情何以堪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沙中線土瓜灣站的聖山古蹟越掘越多,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北大教授秦大樹上週接受《AM730》訪問時形容,香港今次發現的遺跡規模相當罕見,「從目前的發現可以明顯看出,這是一個很大的民居遺址,出土的文物也包括很多南宋時代的瓷器,藝術已經很成熟。香港同類的發現並不多,對香港歷史認知非常重要,相當值得保護。」可惜政府和港鐵不但沒有加強保護古蹟的工作,過去幾天更以「搶救發掘」的名義移走古文物,破壞原址保育的機會。
梁振英政府從一開始便沒有向公眾坦白交待的誠意,身兼古物事務監督的發展局長陳茂波在420日的網誌上聲稱「發現了(宋元時期)方井,由於保存狀況良好,遂建議政府將之原址保留」。但港鐵考古隊以英文撰寫的中期報告在結論中清楚表示:「鑑於該古井位置不屬於施工範圍,所以建議原址保留。」這段文字不但揭破了陳茂波欺瞞公眾,更間接證實了為何其餘238個古蹟遺址被移走,並非全因它們「狀況不合格」,而是有人早已下令,凡屬施工範圍內的遺址必須在公眾知悉前移走。
上述結論並非推測,因為過去幾天港鐵又再次「先剷後奏」,把第二期考古範圍內的一口古坑(港鐵堅稱不是井,但是井是坑並非重點) 在上周末移走,才於昨天向古諮會交待。有古諮會委員替政府保駕護航,聲稱這是「適當的破壞」。破壞千年古蹟竟然有「適當」之說,實屬千古奇譚。
「搶救發掘」的緊箍咒
港鐵考古隊辯稱因古坑有木結構,所以移走化驗是最適當的做法。其實罪魁禍首是政府早已下達了所謂「搶救發掘」的緊箍咒:「在工程動工之前,或因動工而發現遺址之時,為避免遺址被全面破壞,考古學家對遺址進行範圍和重要性的評估及文物搶救。」若非如此,以現代科技而言,要原址保育木結構的方法很多;再退一步說,應用「謹慎預防」原則,先把古坑以沙土掩埋再從詳計議,是保存古蹟最穩妥的做法。考古隊對第一口方井也是用同樣方法保存,為何偏偏對這口古坑大開殺戒?說穿了,只是因古坑處於港鐵要開挖豎井施工的地盤內,所以不能留有活口。
政府容許港鐵在第一、二期考古範圍復工,不但催毀古蹟,更破壞了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土層。環保專家溫石麟博士在今年初到考古現場視察,當時在宋元期土層內發現了古珊瑚,即場提醒發展局官員要注意保護。事實上,在港鐵移走的238個遺蹟中,包含了一個佔地7800平方呎的宋元陶磚工場,其中兩幅古牆正是由珊瑚石砌成。
古珊瑚有助研究上千年前的本地生態環境,為建立環境基線提供重要參考數據;對土壤標本作詳盡分析,可能會有更多發現,更有利當今對氣候變化的研究。港鐵的中期報告對此隻字未提,足證他們完全忽略了不同文化土層的生態科學研究價值。政府官員早經專家提點卻袖手旁觀,縱容港鐵把古土層一併剷走,他們豈非變成幫兇?
香港人可以容忍政府官員一時之間判斷失誤,但今天的證據是一次又一次存心欺瞞公眾,對先祖留下的千年遺蹟心狠手辣。他們究竟急甚麼?怕甚麼?































[原刊於《明報, 20145月13]

尋人:古物監督陳茂波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根據古物古蹟條例,全港七百萬人中唯一有權替古蹟文物定奪生死的古物事務監督陳茂波,多日來未見公開露面,安危未卜,令人萬分焦慮。陳監督的安危等同千年文化遺產的安危,所以事關重大。
眾所周知,香港鐵路公司受特區政府委託,由香港人出資649億元興建沙中線鐵路,在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宋元遺蹟,乃先祖送給香港人的厚禮。可惜陳監督在關鍵時刻不知所踪,以至古蹟辦與港鐵公司六神無主,互相推諉,至今200多古蹟遺址下落不明,據說三期考古發掘範圍中的兩期已重新動工,公眾被拒於門外,無人得知實情。
陳監督素來勤於筆耕,每周網誌,從不間斷。自從陳監督於4月20日發表「一口井 承傳香港歷史」,表示原址保育200多遺蹟的其中一口方井以後,絕跡於公眾場合,至今有26天。陳監督關心民間疾苦,對上一篇網誌發表於5月11日,談及「以人為本」的火葬場設計,愛民如子之情,令人動容。可惜網誌的真偽無法核實,令人對陳監督的安危始終心急如焚。
還望全港市民,祈求曾居停於九龍聖山的宋端宗和宋帝昺顯靈,保佑陳監督身心舒泰,早日現身,降魔伏妖,宣告聖山文化遺址為古蹟保育區,是為香港之福。

凡有幸得窺陳監督身影者,請馬上拍照上網,以供公眾核實,並從速通知各大傳媒為盼。

[原刊於《香港獨立媒體網》, 2014年5月15日]

高鐵連環騙局 錢果豐須下台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大家痛恨寶藥黨,因為騙徒花言巧語,在街頭詐取婦孺三數千元,所以政府呼籲市民及時舉報。當官員與商家合謀,利用不盡不實的資料,說服議會從全港七百萬市民的口袋中每人拿出一萬元撥款,這應否稱為世紀大騙局?
高鐵醜聞演變至今,以田北辰為首的建制派議員成功將事件定性為「隱瞞工程延誤」,把不少傳媒和泛民黨派牽著鼻子走,掩蓋了這場連環騙局的核心。如此下去,香港人交了學費卻買不了教訓,利益集團往後還可以照辦煮碗,從公帑中予取予攜。
這場高鐵連環騙局分開上下半場,上半場是戲肉,早於五年前上演。最近公開的文件暴露了不少線索,足以讓大家「重組案情」。
第一組線索是港鐵承認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嚴重不足,例如西九總站地盤沒有勘探孤石群、電纜和煤氣管等位置,以致連續護土牆的工程延誤一年;又例如米埔段隧道沒有勘探溶洞位置,以至選取的走線剛好是最難施工的軟硬土質交錯地段,真正「寸步難移」。
第二組線索是《壹周刊》翻查了前運房局長鄭汝樺在2009年11月呈交立法會的文件,發現港鐵本來要求預留相等於工程造價兩成的應急費用,最後應政府要求壓縮至一成。換句話說,港鐵早已明白項目無法在預算內完成,超支44億元是意料之內。
瞞騙港人  證據確鑿
顯然港鐵在2010年1月立法會批出高鐵撥款前,已明知用669億元和五年半時間完成工程是不可能的任務,卻沒有要求暫緩,先進行詳盡勘察或更改時間表。當時以主席錢果豐和行政總裁周松崗為首的港鐵高層,為何瞞騙港人,還協助政府說服立法會批出撥款?
前特首曾蔭權和局長鄭汝樺為了配合全國高鐵通車時間表,非要香港段於2015年通車不可,這是眾所皆知的政治任務。但若果當時沒有港鐵合謀,以所謂「専家」身份「證明」《西九總站方案》可行,並且一口否定《錦上路總站方案》的可行性,政府沒有申請撥款的依據,社會也不會接受這項效益成疑的首長工程。専業人士不講真話,比街頭騙子講假話的殺傷力要大千百倍。
這騙局的上半場戲碼,注定了下半場的超支延誤是早晚也要曝光的醜聞。
港鐵主席錢果豐是串演上下半場的唯一主角,他至今只承認一項失誤:「港鐵溝通不足」引起誤解。根據香港聯交所的《企業管治守則》,上市公司主席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包括主席「應負責確保董事及時收到充分的資訊,而有關資訊亦必須準確清晰及完備可靠」;「確保董事...及時就所有重要的適當事項進行討論」;以及「主席應負主要責任,確保公司制定良好的企業管治常規及程序」。
頭腦發熱  罔顧本業
港鐵文件聲稱行政總裁韋達誠在今年四月前從未向董事會匯報延誤實況,這是主席違反《企業管治守則》,沒有把重要事項列入議程的表面証據。另一可能是韋達誠事先已向錢果豐匯報,再聽從錢氏意見決定甚麼事向董事會匯報或隱瞞。去年11月韋氏向運房局長張炳良致電,要求政府不要公佈延誤實情,韋氏在事前有否向錢氏通報,或這通電話是錢氏授意?都只能倚靠立法會運用特權法調查找出真相。
錢果豐的管治責任遠不止此,港鐵近年管理能力走下坡與公司發展策略有莫大關係。港鐵除了在香港同時興建五條鐵路,在北京、深圳、杭州,以至瑞典、英國、澳洲等地營運鐵路。不少經驗老到的工程師都被調派到外工作,管理層的焦點也從本地移至這從境外業務雇用員工7000多名,相當於本地員工數目4成多,但境外業務利潤貢獻4.9億元,只佔總利潤百份之3.7,便可看到頭腦發熱、過度擴張的惡果
港鐵對外擴張,主要從香港市民身上賺錢來餵養,但外業務回報不僅較本地業務低,更攤薄了管理能力,令本地服務質素持續下降唯一得益者是水漲船高的管理層錢氏領導的董事會負責制訂策略,難辭其咎
管治無方  繼續欺瞞
元朗段隧道導致鑽挖機水浸的「黑雨事件」,主因是少建了一道防洪牆,是地盤管理的低級錯誤,過往港鐵的工程師經驗豐富,絕不會讓這種「意外」發生。由此可見,高鐵騙局下半場的核心是管理不力與管治無方,至今實情還被隱瞞。港鐵主席由政府委任,若果錢果豐穩坐釣魚船,梁振英所謂追究責任,便是一紙空言。
港鐵董事會成立委員會和政府成立専家小組調查,但均不足以向市民問責。因為要汲取教訓,便必須找出首長工程的成因:為何官員罔顧現實、専家奉迎上意,卻可瞞天過海,還得到多數議員支持。這個管治腫瘤的真相,必須靠立法會運用特權法才能徹查,也只有在特權法保護下,眾多受良知驅使而向傳媒披露訊息的揭弊者,才可挺身而出,協助香港往前行。
立法會即將表決運用特權法,曾經支持高鐵撥款的議員,在騙局上半場縱不是主角也是配角,他們應棄避嫌,否則只會令市民覺得其身不正,合謀隱瞞真相。街頭寶藥黨易認,基建寶藥黨難防,這是錢果豐必須下台,立法會必須用特權法徹查的理由。

[原刊於《明報, 20145月13]



千年聖山遺址 勿把好事變壞事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港鐵興建沙中線,在土爪灣站地盤一帶發現大型古跡遺址,堪稱過去六十年來香港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考古工作尚未完成,但港鐵聲稱已獲政府同意,在第一期考古現場,佔地約15萬平方呎的範圍重新動工,因此被破壞的遺蹟超過200個。根據法例負責文物保育的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長陳茂波至今尚未向公眾交待。
這個堪稱為「九龍聖山古蹟遺址」的勘查,其實早於2012年底已經開始,由港鐵外聘考古隊進行發掘,初步工作已於2013年底完成,但政府和港鐵一直對發掘細節秘而不宣,直至上月中才公佈一份中期考古報告。根據報告,在第一期的考古範圍內已發現了石構建築、房屋建築、溝狀遺蹟、化糞池/垃圾坑/灰坑遺蹟、重有水井、窯、墓葬等總共239個遺蹟,再加上3,700件重要器物和1000多箱普通器物,而更多遺蹟在第二、第三期的考古範圍內正被陸續發現。
毫無疑問,這是1955年發現李鄭屋古墓以來,歷史送給香港人的大禮。當時英國殖民地政府為了應付大量湧入的內地難民,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區時發現古蹟,尚懂得馬上停工,改建為漢墓博物館;今天特區政府當家作主,怎能忍心催殘先祖留下的文化遺址?
根據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頒佈的《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這些古遺址「必须原址保护。只有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需要,使迁移保护成为唯一有效的手段时,才可以原状迁移,易地保护。」所以只有全面保育聖山遺址,才符合國際要求。陳茂波只談一口古井而不及其餘,不但落後於內地標準,更可能令香港成為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發出警示的對象。
大家都聽過有關宋朝最後兩個皇帝停居九龍的宋皇臺事蹟,但這段歴史有點像空中樓閣,沒有實物支撐。因此今次聖山遺址彌足珍貴,足以提供大量考古資料,補足一千年前的歴史空白。
陳茂波的當務之急,是勒令港鐵暫停土瓜灣站及周邊工程,並由政府接管考古調查,進行全面發掘。事實上,土瓜灣站施工的緩急並非沙中線落成通車的決定性因素,即使修訂工程方案,也未必對2018年通車時間表有很大影響。
發現聖山古文化遺址是替香港「冲喜」,希望當權者勿把好事變壞事。


左右紅藍綠
保留沙中線宋代遺址 2014-05-05



千年聖山遺址豈能催毀

黎廣德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

港鐵興建沙中線,在土爪灣站地盤一帶發現大型古跡遺址,堪稱過去六十年來香港最重大的考古發現。考古工作尚未完成,但港鐵聲稱已獲政府同意,在第一期考古現場,佔地約15萬平方呎的範圍重新動工,因此被破壞的遺蹟超過200個。根據法例負責文物保育的古物事務監督,即發展局長陳茂波至今尚未向公眾交待,更未指示港鐵停工。
陳茂波在4月20日的網誌上提及這項考古調查,確認「發現了由宋元時期到廿世紀六十年代的遺蹟遺物,其中一口屬於宋元時期且保存狀況良好的方井,更是首次在香港發現,顯示一千多年前在啟德區內已有人居」.「沙中線鐵路發展項目,正好提供契機透過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機制,為這一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作一個系統性的審視。」他當時表示會原址保育上述宋元時期的方井,並會作進一步考古勘測,完全沒有提及政府會把遺址交還給港鐵動工,直至上周有傳媒向古蹟辦查詢,才揭發不少古蹟正被挖泥機和打樁機蹂躪。
這個堪稱為「九龍聖山古蹟遺址」的勘查,其實早於2012年11月已經開始,由港鐵外聘考古隊,根據環境許可証的要求進行發掘,初步工作已於2013年12月完成,但政府和港鐵一直對發掘細節秘而不宣,直至上月中才公佈一份中期考古報告。根據報告,在第一期的考古範圍內已發現了8個石構建築遺蹟、7個房屋建築遺蹟、151條溝狀遺蹟、49個化糞池/垃圾坑/灰坑遺蹟、5個井、3個窯及16個墓葬,總共239個遺蹟,再加上3,700件重要器物和1000多箱普通器物,而更多遺蹟在第二、第三期的考古範圍內正被陸續發現。
毫無疑問,這是1955年發現李鄭屋古墓以來,歷史送給香港人的大禮。當時英國殖民地政府為了應付大量湧入的內地難民,在李鄭屋村興建徙置區時發現古蹟,尚懂得馬上停工,改建為漢墓博物館;今天特區政府當家作主,怎能忍心催殘先祖留下的文化遺址?
在2000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在中國承德會議上通過了《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成為繼1964年《威尼斯約章》發表以來,保育古文化遺址的最佳國際準則。根據《準則》的要求,共有八類古蹟必須保存現狀,聖山遺址完全符合了第一類「古遺址、特別是尚留有較多人類活動遺跡的地面遺存」,以及在不同程度上符合了其他三類:「文物古蹟羣體的佈局」、「文物古蹟羣中不同時期有價值的各個單體」和「文物古蹟中不同時期有價值的各種構件和工藝手法」。
《準則》第18条更說明這些古遺址「必须原址保护。只有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需要,使迁移保护成为唯一有效的手段时,才可以原状迁移,易地保护。」建設沙中線土瓜灣站有不同的後備方案,所以只有全面保育聖山遺址,才符合國際要求。陳茂波只談一口古井而不及其餘,不但落後於內地標準,更可能令香港成為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發出警示的對象。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在上周事件曝光後,趕忙到考古工地巡視。可惜林氏急於為政府保駕護航的效果適得其反,因為傳媒發現幾個古蹟旁邊均有鐵樁柱打進地基,兼且第一期考古範圍尚未停工,港鐵破壞遺址的「壯舉」仍然日復一日地進行。事實上,古諮會不但沒有決策權,政府更在聖山遺址一事上駕空古諮會,從未要求古諮會評級,已經認定大部分遺蹟毋須原址保育,對此已有古諮會委員表示不滿。林氏身為主席,不但沒有備受屈辱的怨言,還甘願替局長當馬前卒,確是難得的材料。
在香港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擴建啓德機場而炸毀聖山。隨後港英政府在聖山原址附近興建機場客運大樓,並在1959年立下一塊刻有《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的石碑。碑上記載了南宋最後兩位皇帝停居九龍的故事:『考台址廣州新安縣時則屬廣州東莞縣,稱「官富場」。端宗正位福州,以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潮州惠州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治二月,舟次於梅蔚,四月進駐場地,嘗建行宮於此,世稱「宋皇台」。』尚有與宋室相關的墓葬:『抑又聞之聖山之西南有二王殿村,以端宗偕弟衛王昺同次其地得名。其北有金夫人墓,相傳為楊太后女,晉國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鑄金身以葬者。』
由於過去「官富場」(即北宋政府在九龍東部一帶所設的官方鹽場)沒有發掘出宋元遺址,所以宋皇臺的事蹟有點像空中樓閣,沒有實物支撐。因此今次聖山遺址彌足珍貴,足以提供大量考古資料,補足一千年前的歴史空白。
陳茂波的當務之急,是勒令港鐵暫停土瓜灣站及周邊工程,並由政府接管考古調查,進行全面發掘,即使在完成發掘的部份範圍也不能施工,須待制訂全面保育方案、諮詢公眾後才定奪。事實上,土瓜灣站施工的緩急並非沙中線落成通車的決定性因素。由於該處空間充裕,可以進行露天開挖,建站所需的時間較其他車站為短,即使修訂工程方案,也未必對2018年沙中線通車時間表有很大影響。
對於工程方案,港鐵應做兩手準備,其一是修改土瓜灣站設計,變成融合整個文化遺址的「聖山站」,作為「九龍聖山遺址保育區」的樞紐;其二是更改車站位置,採用當初獲得很多居民支持,由「南土瓜灣關注組」倡議貼近香港盲人輔導會的選址。政府應嚴格按照《中國文物古蹟保護準則》的要求,先完成全面考古調查,再進行全面價值評估,才決定保育遺址的範圍及規格,不能顛倒程序。
最近政府和港鐵的醜聞不絕,發現聖山古文化遺址是替香港「冲喜」,當權者切勿把好事變壞事。

[原刊於《香港獨立媒體網》, 201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