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8日 星期四

世貿成敗的道德危機

還有五天、香港有史以來舉辧最大型的國際會議便要舉行了。當政府引導傳媒的焦点在示威、衝突、以及「我哋有乜着數」的時侯,总該是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究竟在这場被吹噓成「世紀大衝突」的盛會背后、縕藏着什麽道德危機?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自由貿易」究竟意味着甚麽?


 


只要想一想:為甚麽沒有國家追求毒品、核子武器的自由貿易?便知道自由貿易不可被神聖化成為終極目標,而只可以被視為追求国际社會一致認可的目標的工具。那麽、作為一个推動多邊貿易談判的機構,世貿組織究竟追求甚麽目標?


 


這個問題可以從1994年成立世貿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找到答案。這个協議清楚表明,世界貿易組織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質素、創造全民就業、增加實際收入、刺激多元需求,促進製造、貿易及服務業的增長,同時又保護環境及加強那些在不同程度的經濟發展下,能合乎各方不同切身需要及期望的措施」。簡而言之、世貿就是要通过貿易自由化的手段追求能夠整合經濟繁榮、社會公義、環境保護三者的可持續發展。


 


以這項目標作為尺度,世貿現在的表現是令人十分失望的。


 


對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而言,本來貿易自由化可有效地使經濟增長,最終使貧窮問題及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在特定條件下,貿易自由化能對勞工及環境帶來一些正面影響: 如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益及生產力的改善,帶動社會發展及工資增長。它亦可刺激經濟增長及內部投資,創造更多資源投入在環境保護及消減貧窮。可是這些正面影響都不是自然而生的,它受到貿易機制的設計、個別國家的貿易政策、企業的商業策略及消費者的選擇等因素所制約。


 


事實清楚表明,並不是所有自由貿易均能帶來經濟增長,又不是所有經濟增長都能導向可持續發展。事實上,在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對貿易政策及以貿易帶動增長的負面影響視而不見,是可持續發展的大敵 – 往往使弱勢社群及生態環境成為了犧牲品。地球上每一個人平均需要2.3公頃 的土地來製造每年需耗用的資源及棄置產出的廢物。這總需求其實己經超出可持續基數百份之四十。如果不經調節的自由貿易不斷擴展,世界其他地方都像發達國家般消費,那麼我們便需要多4個地球才能應付。


 


現行世界貿易組織所採用的貿易機制己被清楚證明不能帶來可持續發展。現時國際貿易帶來的大部分利益都分配不均,讓發達國家及新興工業經濟體系不公平地予取予携。富國每年動用三千五百億美元補貼農業,不單阻碍窮國的農民利用其勞動力增加收入,亦更使貧困情況惡化。因為現行貿易體制的設計中缺乏考慮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使現今動植物的滅絕率因為人類活動而比正常情況高出1,000倍,這將只會禍延我們自己及下一代。


 


但貿易自由化是可以被改造成有利可持續發展的工具的。世貿最近一輪的談判,即「多哈回合」被國際社會公認為「發展回合」,因它特別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要上。香港的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實在帶來一個改變局勢,有利可持續發展的難得機會。會議的成果將會影響數以億計地球人的生活。全球在香港下了極大的注碼。


 


我們在下星期正要面對這樣的一个道德危機:若果世貿談判在富國大國的压力下達成協議,發展中國家的滅貧目標將難以實現、環境質素惡化的風險將大增。但若果世貿談判失敗,現行不公平的貿易規則將延續下去,得益的只是欧美大国。更有甚者,若果多邊談判的機制瓦解,国與國之間的貿易以雙邊談判取而代之,弱勢小國          將陷於孤立無援的劣勢。


 


能否以公民社會的道德壓力,促使自由貿易返回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正軌? 這戲碼即將在香港會展中心上演驚心動魄的一幕。


 


黎廣德


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主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