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高鐵頓悟:曾特首的新年禮物


兩週前立法會大樓門裏門外的汗水與淚水, 同時見證了近兩年來社會上高鐵大辯論的成果: 2008年3月民間智庫提出在錦上路設站之議<註一>, 4月特首指令港鐵開始西九站方案工程設計, 11月菜園村居民被收地通告驚醒, 今年2月獨立媒體開始重點跟進, 3月菜園村關注組向政府提交另類收地方案, 10週前民間專家組倡議「貫通南北」新方案, 8週前大角咀舊樓居民驚覺權益受損,6週前先有70位學者聯署, 再有700位文化界人士發表聲明, 11月29日共30個團體發動三千人大遊行, 12月1日起八十後青年網上總動員。結果, 政府獲得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契機: 立法會財委會未能完成審議高鐵撥款, 特首曾蔭權可在明年1月8日前決定,究竟不惜代價硬闖, 還是懸崖勒馬? 


不少支持政府高鐵西九站方案的論者,直到今天還是停留在「 兩個凡是論」的思維:凡是有助內地融合的便是策略項目, 凡是策略項目便毋須計較成本效益。殊不知在兩週前高鐵撥款一役, 年青人的激情已經跳出政府和主流媒體大力塑造的框框, 直指两個核心命題:為何發展?為誰發展? 


八十後青年展現新價值 


政府對於「為何發展?」的質疑,只有一貫幼稚園水平的答案: 高鐵有助內地融合,西九總站方便內地旅客直達市區, 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自然人人受惠。很不幸, 這個美好得近乎卡通化的圖象, 在年青人不甘於受教條束縛的腦袋中,注定碎屍萬段。 


先看看香港回歸後拿到的種種「殊榮」: 全球發達地區中貧富最懸殊,全球215個城市中「 最適宜居住城市」排名第70,「潛在淨移民指數」為負15%, 即亟欲移民離港的人數比欲移民來港的人數超出一百萬人<註二>。 一個耗資近700億元,推高市區樓價,令九龍區塞車風險大增, 迫使西九文化區延遲落成, 但三百多萬新界居民和機場旅客均難於使用的高鐵方案, 真的可以讓香港人活得更好、與大自然更融和、對環境更友善? 


至於「為誰發展?」, 年青人跑到菜園村和大角咀看到活生生的圖象, 遠比坐在中環辦公室,偶爾在大批隨從簇擁之下「走入羣眾」 的高官所見更真實。那些力保政府方案的議員, 對幾百名村民以至幾千名舊區居民,隱隱然總帶點不屑,「 不要阻住地球轉」是不宣於口的心底話。 他們拒絕面對擺在面前的抉擇:明明有一個毋須犧牲弱勢社羣, 更可以節省三百億元用於民生福利,帶動新界西北發展, 降低貧窮率的高鐵新方案<註三>,為甚麽棄而不用, 甚至不敢進行獨立評估? 
 


愚民政策變本加厲 


不管結局如何,今次高鐵大辯論已經有兩大貢獻: 政府不顧誠信的愚民政策,和功能界別議員千絲萬縷的利益衝突, 均原原本本地暴露於公眾面前。 


自從去年中開始,政府牢牢控制資訊,無論是諮詢區議會、 安撫村民、與專家組會面或面對議員質詢,均選擇性地發放訊息, 能拖便拖,能瞞便瞞,即使違反了政府自訂的「公開資料守則」, 也在所不惜<註四>。最經典的例子,是在財委會會議前一週, 才願意公開三百多頁的西九交通影響評估報告, 但只供議員在立法會秘書處翻閱,不准覆印或外借。結果發現, 政府給立法會的文件從未披露報告內全部實情:從窩打老道、 彌敦道至廣東道共有六個路口會大塞車, 一些顧問建議的改善工程無法解决技術障礙,但從未諮詢居民, 亦未包括在撥款申請之內<註三>。 


這些報告都是市民花錢聘請顧問研究的成果, 如今卻成為政府推行愚民政策的工具,豈非極大的諷刺?時至今天, 政府還未願意拿出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經濟財務分析報告供議員查閱, 難道勢迫他們矇著眼睛投贊成票? 


政府敢於變本加厲推行愚民政策,在於明知議會內有一批忠貞不二, 甘冒大不諱地瞎撑的「死士」。這批「死士」並非愚魯之輩, 而是受惠於各式各樣難以言名的利益交換, 由小圈子產生的功能界別議員。上週五會議中,何鐘泰、 石禮謙和林健鋒等紛紛避席,就是因為關注團體的成員, 努力不懈地發掘出他們利益衝突證據的結果。 


功能界別難掩利益轇輵 


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幕, 發生於11月初的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會議上。 當時有議員要求政府提交技術文件,石禮謙獨排眾議, 認為政府毋須提交,因為反正議員看不懂,而專家都在政府之內, 所以議員的最佳角色是支持政府,何鐘泰亦隨即附和。 他們兩位聯同葉劉淑儀和民建聯議員投票反對立法會聘請顧問進行獨 立評估,使這動議以兩票之微落敗。在其後的工務小組會議上, 石禮謙始被揭發是港鐵公司董事, 何鐘泰則是一間擬參與高鐵工程的公司的董事而須避席。 但事到如今,立法會程序的正當性已經因為這些利益轇輵而受損。 


一項基建工程尚且如此,在其他林林種種的民生發展議題, 當利益瓜葛更深藏不露的時候, 香港人能夠相信功能界別議員會秉公處理嗎? 


高鐵爭議不會在1月8日消失, 連番禺市政府也勇於在民意面前懸崖勒馬,叫停垃圾焚化爐。 兩週前的財委會會議其實是香港青年送给曾蔭權最好的新年賀禮: 停一停、諗一諗,尋找永續發展之路。 或許曾特首能趕及於除夕夜的彌撒,在湯漢主教面前悟出真理: 新年伊始,退一步海濶天空。 
 
 
 


<註一> 見公共專業聯盟「重構城市佈局」研究報告 www.procommons.org.hk 


<註二> 2009年11月公佈的蓋立普調查http://www. gallup.com/poll/124193/ potential-net-migration- change-developed-nations.aspx 


<註三> 詳見 www.betterrail4hk.org 


<註四> 公共專業聯盟於2009年10月2日起多次向運輸局索取報告不果 ,已向申訴專員公署正式投訴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從一百年前的楊衢雲到今天的劉曉波

今天到楊衢雲先烈在跑馬地墳場的墓前三躹躬,墓碑沒有名字,只有編號6348。看過「十月圍城」的朋友,都知道他是被清廷暗殺的第一任興中會會長。從一百年前的楊衢雲到今天的劉曉波,中國人的苦難還沒有結束......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政改之路 --- 從二里溝說起

八十年代,北京二里溝有一座毫不起眼,但外商無人不曉的小樓, 名字叫「談判大樓」。這座鋼筋水泥的小樓約五層高, 離西苑飯店不遠,隸屬當時的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 所有國家級的重大商務合同談判,金額由數億至數百億不等, 均在此舉行。 


儘管當時國家開放改革不久,外貿部的談判人員卻全部訓練有素, 深諳談判即心理戰之道,如何轉弱為強、險中求勝,全部收放自如, 比起西方企業管理天書的幾招談判理論,高出不知多少倍。 不要小看這些日以繼夜的心理折磨,倒在談判桌上的大有人在, 曾經有一位歐洲大企業的主管便一卧不起,唯有另派專人飛赴北京, 與中方繼續廝磨。 


中方談判慣用兩招必殺技:一為「原則先行」,二為「無中生有」。  


所謂「原則先行」,是一開始便要雙方同意一些貌似天經地義、 無容置疑的原則,然後利用這些原則架設鳥籠,只許在鳥籠內談判。 例如「安定繁榮」、「循序漸進」、「均衡參與」 這些看來無傷大雅的原則;只要控制了解釋權, 便隨時可以把對方的提案以「不符合既定原則」一棍打下去, 霸佔了道德高地,要求對方返回鳥籠,再把鳥籠逐步縮小。 


至於「無中生有」,則是為了創造混水摸魚的機會。 例如一個買賣合同,最核心的課題當然是價格高低, 但只談價格會令雙方直接衝突,隨時翻枱。 所以製造一些令對方精神緊張、自己卻無關痛癢的議題, 例如委任區議員可否投票、何時廢除、 選委人數加多一些或減少一些等等。這樣做可以拉濶戰線, 待對手墮入圈套之後,再來個「一人讓一步」, 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拿到手, 貌似想要卻其實可有可無的東西拋給對手,然後稱之為雙贏之局。 


走一小步的迷思 


老練的談判員,必須在進場的第一眼便看清對手的目標和底線, 讓開價與還價都在這兩條線之間上下移動,然後用「無中生有」 的技倆,使對手的目標和底線都在不知不覺中逐步降低, 待對手的意志消磨於無形後,回頭乞求「走一小步總好過原定踏步」 時,便已是大功告成,繼而可以「悶聲發大財」。 當對手有一天驚覺,為甚麼今天接受的協議還低於當初的底線時, 一切已經太遲。 


特區政府發表政改諮詢文件至今不到一個月, 只要把所有訊息拼湊在一起:唐英年的「 基本法沒有指定廢除功能組別」論,譚惠珠的「 普選定義由中央解釋」論,北京派員向法律界選委放風釋法, 吳邦國推崇澳門模式,劉延東重蹈單獨接見富豪地產商的舊路 - 中央其實已經把2017年和2020年的政改路線圖明明白白地告 訴港人:維護特權,與內地銜接就是放在桌上的談判稿。 


有些宅心仁厚的民主派支持者,抱著良好願望, 希望在政改諮詢方案中作出小修小補, 例如在新增的區議會功能組別中多加一點「民主成份」, 繼續磋商細節,讓大家都為2012年找一個下台階。 殊不知這種取態正好符合了「無中生有」的劇本,「走一小步」 便會讓香港政制走向鞏固特權、每况愈下的不歸路。 特區政府樂於在細節上與民主派糾纏, 再由中央出手把大原則打造的鳥籠收緊,一唱一和, 不到2047年,便會水到渠成。 


特權路線圖就在眼前 


香港人在談判室內究應如何自處? 


不要忽略一個有趣現象,在「談判大樓」內, 儘管中方談判人員技巧高超,但真正能捍衛國家利益,簽定「 最着數」的合同的時候不多。究其原因, 外商都看準了中方人員的個人死穴,用各種或明或暗的灰色誘因, 打消了明刀明槍的談判優勢。 


政改談判的方式自然不同於商務談判,因為大部份是公開透明, 兼且利益相關者眾多,分化籠絡的手段更能派上用場。 但談判策略則萬變不離其宗, 中央多年來設定的腳本全部都有跡可尋:在經濟層面, 用小恩小惠掩蓋不公不義;在政治層面,用含混哄辯代替正面交鋒。 最難測的變數反而是國際大勢,和無法預知的歷史偶發因素。 


二里溝的「談判大樓」門前,二十四小時都有出租車侍候, 因為隨時會有外商衝出談判室。一趟成功的談判, 在過程中必然會有人拍案離座,輕者驅車回酒店, 重者驅車直赴機場,因為若非如此,雙方無法知悉對家的底牌。 在未見底牌以前,任何一方願意成交,都並非最理性的抉擇。 


今天,北京二里溝已經面目全非,「談判大樓」 早已被高聳時髦的金融街大厦所包圍。歷史沒有停步, 可惜眼前能見的盡是硬件的更新,背後一切仍然諱莫如深。 


今天,民主派的最佳角色是提醒港人,下樓的時候到了, 出租車的引擎已經開動,至於上車後該到酒店還是機場, 那是留給港人的抉擇。只要手機還留在身旁, 政改之路還會繼續走下去。 


[刊於《信報》,2009年12月10日]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氣候談判:香港勿拖國家後腿

昨天,1.8萬名各國代表陸續抵達哥本哈根,在冰冷灰濛的天空下,開展了堪稱為二次大戰結束以來一場最重要的全球談判。這場談判的特點,是任何協議均必須由192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一致同意,才能作實。中國在今次談判中舉足輕重,既因為它擁有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高國家的「殊榮」,更由於它是G77組合——亦即130個發展中國家的主要代言人之一。




全球各國必須大幅削減室氣體排放,才能避免氣候災難,這已經是國際共識。今次談判圍繞4個核心議題:



一、發達國家願意承諾減排多少?



二、發展中國家能分擔多少減排責任?



三、幫助發展中國家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從何而來?



四、如何管理這些資金?



但核心中的核心在於一個理念:「氣候公義」。窮國人民排出的室氣體最少,對造成氣候變化的責任也最少,但卻要承受氣候變化最大的惡果,而它們抵禦氣候變化禍害的能力也最薄弱。



正因如此,中國一直代表G77堅持一條「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發達國家應該出錢出力——既要作出實質的減排承諾,更應出資協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而發展中國家只應按自己的能力減排,不能妨礙滅貧與發展的需要。



香港立場落後於國際形勢



如何實施這條原則,正是談判最弔詭之處。



在未來兩周,這場全球博弈在丹麥首都上演,難度固然極高,香港又能否置身事外?



香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地位,並非如「世界貿易組織」般,以獨立成員身分與,而是列入中國代表團的組成部分。故此,香港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位置:一個發展中國家內的發達城市,它沒有法律上的減排責任,卻有道德上的減排義務。



香港人口只佔全球千分之一,但室氣體排放量卻佔全球千分之二,明顯是屬於不能逃避責任的「超支地區」。而特區政府卻可能懵然不知,近日談判的最新發展顯示,香港在兩個關節眼上落後於形勢,隨時讓中國成為部分發達國家針對的目標。



上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這是中國首次宣布溫室氣體減排的清晰量化目標。對比之下,香港只承諾到2030年能源強度比2005年下降25%。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最發達城市,竟然提出最落伍的減排承諾,使中國在談判桌上增添了一個被人攻擊的理據。(註)



補貼香港違反氣候公義



去年6月,特區政府取得國家發改委同意,公布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實施安排》,讓香港公司與外國機構合作,在香港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表面上,開展這類項目可以使香港企業獲得由聯合國核證的碳信用額,把碳信用額賣給發達國家,成為新的賺錢捷徑。例如,香港大企業投資風力或堆填區沼氣發電,可以賣出碳信用額,獲得意想不到的「花紅」。



可是,聯合國制訂「清潔發展機制」的原意,是為了實踐「氣候公義」,使發展中國家從發達國家取得資金,協助貧窮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因此,像香港這類發達城市只應是付出資金購買碳信用額的「買方」,而非賺取資金的「賣方」。特區政府以為替香港公司「數」便是政績,殊不知這種顛覆了「氣候公義」原則的做法,不但會使香港成為笑柄,更正好印證了國際上不少針對中國,指中國企

業濫用機制的輿論。



在過去6年,中國在全球「清潔發展機制」的碳市場上,佔有份額為66%;2008年的份額更高達84%,總值54億美元,這已經引起了很多國家不滿。上周五,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理事會一口氣拒絕了10個中國風電項目的注冊申請,更是一個警號。在香港本土開發「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明益一個毋須援助的發達城市,這是否火上加油,使中國談判團更添壓力



國際責任義不容辭



其實,環保署在今年8月宣布,與發改委達成共識,讓香港企業可以獲得內地企業同等待遇,在內地投資「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活用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優勢,支援內地的可持續發展,這才是值得嘉許的正確方向。



家寶總理將會出席哥本哈根峰會,特首曾蔭權卻不參加,惹人質疑特區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亡羊補牢,特區政府可以在峰會期間送給全球兩份聖誕大禮:



一、主動宣布遵從「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按照哥本哈根談判最後達成的協議,與發達國家承擔一致的減排責任;



二、宣布成立「低碳發展基金」,部分投入到聯合國用以支援窮國的「氣候適應基金」,部分用於資助香港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到內地實施「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以及向內地購買碳信用額,使政府部門率先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國際城市當盡國際責任,即使這些行動對氣候談判只有一丁點兒的推動作用,也是香港人對全球未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隔岸觀火,坐享其成,並非香港人訓勉下一代的價值。曾蔭權政府,請給香港人一個引以自豪的理由!



(註:詳見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香港民間代表團」立場書,www.procommons.org.hk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刊於 《明報》,2009年12月8日,http://news.mingpao.com/20091208/fac1.htm]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高鐵廿三條 政府還在隱瞞甚麽?

政府本週將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668億元,興建只有一個西九龍總站,卻比全球最貴鐵路還貴三倍的高速鐵路。下列23條基本問題,政府卻仍一直未能解答: 

1. 政府一直聲稱高鐵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卻違反政府自己的「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拒絕公開可行性研究和經濟分析報告,使市民無從評估政府的分析存在多少水份。為甚麽? 


2. 政府估計有九成半旅客抵達西九總站後,必須轉車才能到達目的地,可是接駁不便,有半數旅客將被迫使用路面交通工具,但政府竟然聲稱這是最方便市民的車站,製造「市中心迷思」。為甚麽? 


3. 政府明知交通專家測算車站用量時,不會考慮超過五百米步行距離的人流,但卻聲稱西九總站最方便,是因為在五公里的半徑範圍內,有二百萬市區人口(包括須游泳至對岸的港島區市民),掩飾西九只是一個設於市區的接駁站的事實。為甚麽? 


4. 政府聲稱西九總站的吸引力,在於為內地旅客提供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卻未有說明四成旅客須在地底轉車,一成旅客須步行12分鐘穿過商場轉車,四成半旅客在地面轉車時須面對連翔道的廢氣排放口;政府電腦模擬圖的園林景觀明顯誤導。為甚麽? 


5. 政府明知西九道路規劃失誤,造成塞車死症,難以容納西九總站每天五萬多的地面人流,更何况西九文化區還未完成設計,難以預測車流。政府建議多花118億元改造道路,聲稱能解決塞車,卻又在開會前幾天才容許議員查閱交通評估報告,使民間專家無法參與評核。為甚麽? 


6. 高鐵須征用西九文化區約三份一土地作為施工用地至2015年,以及近半的海濱地段,用來搬運相當於六楝國金二期體積的泥頭,但政府卻聲稱文化區將於2014年落成。互相矛盾的時間表,引證了西九總站與文化區根本不宜並存。為甚麼? 


7. 高鐵的延伸隧道座落在西九文化區地底,列車造成的震動和噪音使地面難以興建表演劇場,但政府卻拒絕解釋詳情,更禁止負責設計的三組建築師向外透露半點訊息。為甚麽? 


8. 政務司司長兼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在1126日的會議中,對高鐵工程將會佔用西九文化區用地,向運輸局和路政署表達強烈不滿;既然政府內部仍未解決對高鐵工程的重大分歧,卻急於申請撥款。為甚麽? 


9. 專家組建議的新方案把高鐵總站設於錦上路,另從機場快線的青衣站新建一段支線直達錦上路,估計較政府方案節省逾300億元。即使政府曲解專家組建議,也承認新方案能節省238億元,但政府卻拒絕聘請獨立顧問深入研究。為甚麽? 


10. 機場鐵路中環站有22萬平方呎的月台荒廢12年,而機場快線的客運量在1998年啓用以來沒有增長,以致相等於200億元的資產廢置了12年。政府至今沒有提出改善方法,反而聲稱未來11年機場快線客運量會激增一倍,因此不能開展由香港站至錦上路的新服務。為甚麽? 


11. 專家組的新方案利用新建的港島快線,使香港站和九龍站的旅客可以在市區辦理登車手續,然後乘快線直達錦上路轉乘高鐵。政府明知這方案可以充份利用廢置了12年的200億元機場鐵路資產,卻寧願繼續容許港鐵公司增加車費,以補貼虧本的機場快線。為甚麽? 


12. 政府聲稱每日9 9,000人次的預測已經很保守,卻拒絕公開客運估算的詳细報告,又沒有交待今天直通車只有9000人次,和過去交通流量估算的敗績:深港西部通道的車流量只有原先估算的兩成,西鐵及機場快線的乘客量分別只有一半及四成。為甚麽? 


13. 政府聲稱啓用後的營運利潤率達31%,但有關估算是以完全不回收668億元投資及永遠不計利息為前提,更何况有關估算是假設跨境客運量從2008年至2016年間,每年須有5.4%增長,若果增長率輕微下降0.5%4.9%,高鐵便很可能出現虧損,需要市民每天補貼。為甚麽? 


14. 由深圳去尖東,無論經西九龍還是錦上路,旅客同樣需轉一次車,同樣要坐西鐵接駁。比較而言,經西九龍只不過比經錦上路快七至十分鐘。政府寧願為了少量九龍區的旅客節省幾分鐘的時間而多花300億元。為甚麽? 


15. 政府認為多花300億元投資,讓少量九龍區的旅客節省七至十分鐘,是物有所值;卻不願投入同等資源解決過海塞車的問題,或者回購東隧和西隧,使數量更多的旅客省回更多時間。為甚麽? 


16. 專家組方案不但方便新界三百多萬市民,更使轉乘高鐵的機場旅客節省十分鐘;政府棄而不用,認為方便內地來港旅客更重要,即使他們只佔全部旅客的三成,而且大部份並非以西九龍為目的地,也在所不計。為甚麽? 


17. 政府明知專家組方案可以帶動新界發展,為元朗、屯門、天水圍區民提多更多就業機會,有助降低貧窮率,卻堅持遷就權貴,把總站設在欠缺發展空間的西九,使市區與新界的發展更加失衡。為甚麽? 


18. 政府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內認只需要67個長途車月台,但又堅持要興建9個長途車月台,自相矛盾,又沒有交代很多樓面面積的具體用途,造成西九站的體積比旺角站龐大30倍之多。為甚麽? 


19. 專家組的新方案不用回收菜園村,因興建錦上路站而受影響的零散村民少於50户,不及政府方案的三份之一,但政府卻蓄意曲解走線,聲稱要把錦田河改道,誇大影響範圍至300多户。為甚麽? 


20. 政府明知菜園村村民「不遷不拆」的訴求,和他們多年來對土地的感情,並非用金錢賠償可以簡單解決,卻拒絕考慮毋須遷拆菜園村的專家組方案。為甚麽? 


21. 政府方案須鑽隧道入市區,影響大角咀14楝舊樓,5座葵涌及葵芳屋苑,更對西九豪宅造成噪音汚染,官員卻一直淡化影響和迴避居民質詢,更根本的問題是政府拒絕考慮能夠避免所有上述影響的專家組方案。為甚麽? 


22. 政府明知工程標價趨勢正在回落(例如鋼筋價格已在過去一年內下跌四成半),工程界亦不希望政府工程過份集中,引致勞工短缺和推高標價,但政府卻以延誤開工會抬高造價和導致每天損失五百萬元為理由,以不符合經濟邏輯的空話唬嚇市民。為甚麽? 


23. 政府一方面表示了解市民憂慮,不願見到樓價過高,卻另一方面把幾百億資金硬塞在西九龍,間接推高市區樓價,讓市民百上加斤。為甚麽? 


高鐵廿三條 通通未解決


立法會三思 向市民負責 
 
 
專家組「貫通南北方案」


詳細資料:www.betterrail4hk.org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大旱當前 香港須放棄本位主義


廣東省今年大旱,34 個縣市已經受災,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提高,大旱年可能愈來愈多。香港能否獨善其身?香港對大旱應負多少責任?

香港與廣東省之間有一紙供水協議:廣東省每年保證定量供水約10 億立方米,香港則向省政府支付約30 億港元。雖然過去幾年深圳曾經缺水,而香港卻有剩餘,甚至因為遇上豐水年,儲存東江水的船灣淡水湖滿瀉而要倒水落海,深圳市民則望水興歎。2000 年,廣東省為了挽救經營不善的窗口公司粵海集團,把東江水的收費權拱手交給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所以香港支付的水費再不能用于保護水源。

廣東省內需要為保護水源而犧牲土地開發的城市,例如位處上游的河源市政府,覺得自己犧牲很大,獲分配的資金太少,一直以來眼紅省政府收取的30 億港元,因此執行政策時始終心有不甘。到了鄉鎮一級的政府,就更覺得保護水源是「利人損己」的玩意,趕走企業,拒賣土地,少收稅款,是實實在在的「替自己倒米」。大家對省、市政府的保育政策陽奉陰違,真正願意雷厲風行,取締違法活動的基層官員更少之又少。

利益角力破壞水資源

這場錯綜複雜的利益角力:從特區政府到省政府、市政府、縣政府、鄉鎮政府,再加上企業老闆、民工、農民的生計,使水資源保護的宏圖大計變得軟弱無力。香港便只能依靠愈來愈複雜的輸水工程,一方面到上游取水,另一方面倚靠更多消毒設備以保證水質。例如:廣東利用香港提供的資金,在2000 至2003 年投資49 億元,興建全長52 公里的密封專用輸水管道,將供水系統與受工業汙染的石馬河分隔,實現清汙分流,把東江原水從東莞市橋頭鎮東江畔直接送往深圳水庫。

水質變壞與水資源短缺,兩個問題真實互為表里。只要看看英國泰晤士河,河水從源頭到出海口,周邊城市循環利用最少6 次,即是河水抽出使用後,經過處理幹淨後再排入河中,由下游城市再次使用。反觀香港、深圳和東莞市,紛紛鋪設專用管道到上游取水,因為大家都不相信其他市政府能將汙水治好,結果使淡水資源的有效使用量大幅減少,間接造成今天水荒的惡果。

今次水務署願意馬上減低輸港水量,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固然值得嘉許;但要既治標亦治本,政府高層應該拋棄香港本位主義,虛心厘清自己在整個珠江流域的角色——不是能拿走多少,而是能貢獻多少。

廣東省水利廳在2007 年制定了《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確定每年從東江取水不能多于106 億立方米,東江沿岸的河源、惠州、東莞、深圳、廣州及香港,將根據該方案實行定量取水和總量控制。106 億立方米已經是該流域水資源分配的極限,廣東省需要實行水質、水量雙重控制:即水體不能髒,否則水質性缺水;水量不能超,否則水源性缺水。

但根據方案分配水資源只是消極的一步,我們必須針對整個東江流域的水資源運用提出可持續發展方案:如何規劃和管理、誰來投資和執行,都是各級省、市政府間不能迴避的議題。

須建一區一省五市委員會

為了實施全面水資源管理,香港理應推動機制建設,以東江流域為邊界,倡議一個「東江流域政府間委員會」,讓一區(香港)、一省(廣東)、五市(河源、惠州、東莞、深圳、廣州)的政府可以共同參與,厘清一些權責與利益不對稱的盲點,制定符合實情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育方案,以及監督方案的實施。

過去特區政府只視省政府為解決全省各市問題的單一對口單位,這種想法已被證明不符現實。香港要成為解決東江流域問題的一分子,就必須以一省五市為合作伙伴。

全面水資源管理絕不僅僅是個工程管理問題,還包括近年在內地辯論得沸沸騰騰的水權、水價,節水、取水、河流的水量分配和調度、水質汙染的監督管理、海水利用、中水回用和排水治理等問題,因此設立一個政府間對話、合作、監督的專門機構,實在刻不容緩。設立這種新機制更可以釋放香港專業人才的能量,參與規劃、設計和管理,既惠及香港專業人士,更讓珠江三角洲的多城市受益。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 「水是戰爭和衝突的潛在催化劑。」聯合國更警告,2030 年之前,全球將有一半人口面臨水資源瀕臨短缺的危機。左支右絀的曾蔭權政府,能夠把眼光放遠一點嗎?

作者是公民黨副主席

[刊於《明報》,2009年11月11日]

 

請看《明報》有關支持建立「東江流域政府間委員會」的社評,http://news.mingpao.com/20091111/mra.htm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遷就權貴還是惠澤市民

上周六,在遮打花園舉行的香港社會發展論壇上,一位年輕人跑來跟我說: 「我支持你們的新高鐵方案。」我問他為什麼,他坦白得令我詫異: 「政府花600 多億元興建西九龍總站,只會推高樓價,等於代趕出市區。

自從「新高鐵專家組」上月發表了「貫通南北方案」後,社會討論日趨熾熱,大家開始明白,新方案雖然把高鐵總站設于錦上路,但由於加建一條「港島快線」從錦上路接駁到青衣的機場快線,讓市民乘坐高鐵的方便程度,猶如使用赤角機場一樣,多了香港站、九龍站和青衣三個「總站」,但建設成本卻節省一半(注一)。

設若你是今天居於禮賓府的特首,聽到專家組的建議,忽然發覺多出了300 億元,你會如何使用?根據聯合國的研究,香港在全球的高度發展地區中,「榮膺」貧富最懸殊的「寶座」。香港貧窮人口已達123 萬,年輕人的貧窮率更上升至兩成,即使是少數能考入大學的青年,也有不少須趕在畢業前申請公屋,以免在就職後變成無殼一族。

300 億元造就新希望

從你口袋的300 億元中,你會否借此訂下宏願:降低貧窮率, 避免M 形社會惡化, 或中產階級「下流化」?

即使你全面落實社聯今年提出的10 項扶助弱勢社群的建議:開設4000 個殘疾人士、2500 個護養院及500個兒童住宿服務宿位,增加30 個綜合就業援助計劃,擴展「交通費支援計劃」至全港18 區,提升綜援租金津貼至合理水平等等,也只會用上24 億元。但這些開支已足以創造1 萬個職位,1.7 萬個培訓額,並使12 萬家庭受惠。

你可以多用100 億元恢複興建居屋,為8 萬個不符合申請公屋資格,但又無力負擔私人樓宇的家庭提供希望。你可以再用60 億元更換2000 部天天大噴廢氣的舊巴士,改善路邊空氣染之餘更使巴士公司有降低車費的空間。為了避免中學縮班,你可以馬上在中學分階段實施小班教學,首年經費只需9 億元。再將大學入學率從18%提升至20%,每年也用不了4 億元。

完成了這種種德政後,你還有100 多億元在手上,怎麼辦?你躺在禮賓府的臥室內,午夜夢回,惦掛著這一個令人興奮的「難題」。

奇怪的是,現今安坐禮賓府的「真」特首,正忙於說服立法會議員,不要給他節省300 億元的機會;更指示政府和港鐵工程師,千方百計找尋技術原因,說明他們能力有限,只懂花光650 億元,卻無法按照專家組的設計,為市民節省開支。這個比荒誕劇還荒誕的場景,正活生生地出現在今天的香港。

政府為反對而反對

其實,只要細心對照政府和專家組的兩個方案,便會明白兩者的取捨並不在於任何工程技術因素,或是否能把香港與內地融合,而只取決于兩項價值判斷:

一、5000 對300 萬

按照政府數據,每天使用高鐵的10 萬名乘客中,只有5000 人真正以西九為終點站,可以步行回家或到西九區的酒店,其他9 萬多人都要經歷曲折複雜的轉車之苦。如果採用新方案,在錦上路建成「香港交匯站」和加建「港島快線」,則可以讓300 萬市民和機場旅客更便捷地使用高鐵(注二)。究竟我們寧願讓5000 名乘客每次節省約5 分鐘時間,還是讓300 萬市民更方便?

二、權貴對平民

西九站建于地底深處,工程浩大,除了車站外還有過百萬平方呎的商場和上蓋物業,把幾百億元集中投放在市區的客觀效果,不僅是推高西九豪宅樓價,更會帶動市區樓價上升。相反,新方案可以把內地的人流和資金流引導至新界,為欠缺就業機會的新界居民提供希望,同時避免影響菜園村和大角嘴舊樓的弱勢社群。究竟我們寧願推高市區樓價,還是刺激新界就業?

曾特首為了挽回跌至穀底的民望,避開拉攏權貴之嫌,把高鐵方案來一個大翻身,善用省下來的300 億元,正好是一個穀底反彈的黃金機會。說到底,立法會議員在考慮撥款時,必須決定站在哪一方:支持一個遷就權貴的「西九站方案」,還是一個惠及全民的「貫通南北方案」

那位站在遮打花園,一臉憤懣的年輕人,正好代表了許多默默無語的市民的心聲。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注一)欲瞭解方案詳情,請登入www.betterrail4hk.org

(注二)若按照專家組實地考察,西九站轉駁九龍站需時12分鐘,因新方案而受惠的人口將逾400 萬市民;若按照政府聲稱,接駁只需時8 至12 分鐘,則新方案的受惠人口仍達300 萬市民,但政府至今仍未提供如何改善接駁的細節。

[原刊於《明報》,5/11/2009,A30頁]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造價貴300億元的高鐵工程 絕對不可含混過關!

政府有否瞞你?


高鐵撥款即將表決,政府仍未回答下列關鍵問題:


 


六百億元回本無期?


政府是否已經放棄全數收回六百五十億元的建造成本?為


求壓低票價,政府將難以要求港鐵付足服務經營費。如此


安排會否做成港鐵請客,市民找數?投資屬天價,回本卻


無期,市民豈能不理?


 


市民補貼高鐵營運?


近年多項基建都錯估客量,高鐵亦有可能重蹈覆轍。政府


大談理想旅客估算,然而到底高鐵每天最少要有多少旅客


才可收支平衡?如果高鐵客量遜於預期,以致無法收回營


運成本,虧損是否由市民埋單?


 


富人享受窮人找數?


政府的高鐵方案只能直接惠及西九龍總站一帶,居於新界


的三百多萬市民轉乘不便。建造高鐵的社會影響,卻又以


大角咀的舊樓和石崗菜園村為甚。高鐵理應服務全港市


民,為何利益都向富人傾斜,代價卻要窮人承擔?


 


高鐵如何接駁港鐵?


西九龍總站與東涌線九龍站之間的轉乘問題,至今仍然不


清不楚。政府聲稱會改善設計,然而詳細圖則欠奉,公眾


難以驗證。即使當局所述八至十分鐘的步行距離屬實,仍


然會比在中環站或香港站轉乘困難。


 


西九文化區變地盤?


西九龍總站佔用西九文化區大幅土地,拖慢文化區的發展


進度。更糟的是,西九龍總站的完工日期將遲於西九文化


區的第一期工程,文化區被割裂為東西兩段,東面入口更


被地盤堵塞,日後觀眾及遊客前往西九文化區,將需要先


繞過或跨過一個超級大地盤。


 


政府文件不盡不實?


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聲稱共建維港委員會對高鐵工


程並無負面意見。事實上,委員會的會議紀錄清楚列明,


部份委員對工程安排高度關注。究竟此份政府文件還有多


少隱瞞或誤導的地方呢?


 


何不考慮更佳選擇?


新高鐵專家組提出更快、更平、更好的方法,把香港高鐵


接駁到內地高鐵網絡;政府並未完全掌握建議方案的內


容,便斷然否決建議,又不清楚交代理由。政府有何隱


衷?政府為何害怕讓市民比較兩個方案的優劣?


 


造價貴300億元的工程 絕對不可含混過關


聯絡你的立法會議員 表達你的關注


公帑是你的財富 你有權發言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黎廣德﹕高鐵西九總站的七宗罪

2016年,一位北京國企 的總裁來港參加公司上市酒會,預訂了中環五星級酒店。他聽說專為高檔商務旅客而設的香港高鐵站新落成,於是在深夜從北京站上車,10個小時車程,剛好在清早上班時間抵達西九龍總站。他過關後,拿行李,從8層樓深的地底月台到達地面,用了5分鐘跑到接車處,司機早已恭候。他滿心歡喜地乘車離開,怎料原本預計10分鐘便可到中環的車程,在離開西九站,轉上西隧前已經堵塞了5分鐘,抵達干諾道中時又再碰上中環繁忙時段,堵了5分鐘。他到酒店後質問下屬,為什麼不乾脆從西九站轉乘東涌線列車到中環站?他的下屬只好說出實情:從西九站往九龍站轉車需要步行12分鐘,一上一落共有20層樓深,實在不適合他飽受飲宴折磨的身形,恐怕他屆時更會一肚子氣。


如果你是這位北京總裁,會否發誓日後來港,只乘飛機、不坐高鐵?


或者你會說,高鐵不是為高檔商務客而設,理應服務普羅大眾。果真如此,我們便應仔細思考,西九總站是否方便分佈全港的市民和旅客的最佳選址。


政府辯稱全球大城市的高鐵均直達市中心,所以西九總站是最佳選擇。這說法本身不符事實,內地16個大城市的高鐵站,其中有10個建於市郊,包括上海、廣州、廈門等,又例如每天載客10萬人、接駁法國第一條高鐵的全國第二大城市里昂,選址均遠離市中心區,證明了選址決策必須顧及當地實際條件。


「直達市區」得不償失


由於過去市區規劃造成的局限,西九總站有「七宗罪」,使「直達市區」變成得不償失。


第一宗罪:造價高昂


正由於西九站位於市區,必須從港深邊界興建26公里長的隧道直穿而入,為車站挖出450萬立方米的泥土,又由於須在地底施工,不能分期興建,車站容積相當於建造30個旺角地鐵站;其造價之高,足以令香港取得「全球最貴鐵路」的健力士紀錄。即使運輸局放風,準備用「創意會計」手法把部分工程款項剔除,聲稱造價「只」上升至500億元,但即使真的如此,也已經是目前全球每公里造價最貴的英法海底隧道高鐵的3倍。


第二宗罪:接駁困難


目前西九已經有兩個車站:服務東涌線和機場快線的九龍站,及西鐵線的柯士甸站。由於過去地鐵和九鐵兩家公司互不咬弦,兩個車站相距大半公里,西九站夾在兩者之間,猶如孤島,無法興建相連的大堂。所以由西九站往九龍站轉車,須往上行達11層樓之深,再走約半公里之遙,穿過「圓方」商場,再往下9層樓才抵達月台,常人須用上12分鐘。這是從中環站到香港站的兩倍時間,對拿沉重行李和年長的旅客來說,便是活受罪,究竟這種設計是「吸客」還是「趕客」?



第三宗罪:路面擠塞


目前西九區內柯士甸道至廣東道的路口,在繁忙時間已經非常擠塞。這個死結早在交通模型中預計,但因為當年停止在海運大廈對開填海,梳士巴利道無法接通到西九,所以九龍站一帶道路變成死角。即使將來多加一些沉降式路段,仍難免有經常大塞車的風險。政府預計使用西九站的人流中有一半利用路面交通,即是額外增加每天5萬人出入,再加上西九文化區的車流,使西九站的惡劣影響,數倍於時代廣場在銅鑼灣造成的交通死結:一次錯誤規劃,便足以使油尖區的交通萬劫不復,而在6年施工期內的交通改道,也足以令全區商、住戶叫苦連天。


第四宗罪:受惠人少


政府估計,使用西九站的旅客只有5%會步行至目的地,等於宣布每天9萬多旅客都要大費周章,轉乘其他列車或汽車,才能扺達目的地。公共專業聯盟提出的「貫通南北方案」(註),指出西九站只能使約40萬港人受惠,但如將高鐵總站設於錦上路,再新建一條港島快線從錦上路接駁青衣站出市區,卻可以讓全港400多萬人更快抵達目的地,包括前往赤角機場、新界、中環和港島的所有旅客和市民。


第五宗罪:浪費土地


由於從邊界到市區均須全線使用隧道,為安全起見,政府必須在中途設置露天救援站,因此需要徵用石崗菜園村20多公頃的土地。菜園村村民為此失去家園和耕地,卻連一個方便新界居民使用的車站也沒有落。這等於用兩倍土地,只換來一個市區車站。對寸金尺土的香港來說,極度浪費資源。


第六宗罪: 效率奇低


長途列車到站後必須清潔整理,但由於西九站面積狹小,列車須空車駛往石崗的停放處,清理後再空車跑16公里回到西九站載客。這種安排既霸佔了車軌容量,更浪費能源。效率降低的結果是營運成本增加,要不提高票價,要不由政府補貼,對乘客和納稅人都沒有好處。按照北京交通大學趙堅教授的分析,政府須向京津線高鐵的每程乘客補貼2030元,才能維持營運。即使香港高鐵情不比京津線更差,政府仍須每年補貼10億元。


第七宗罪:妨礙西九


西九站地底的路軌須往南延伸,佔用了西九文化區內4公頃的土地。由於這片土地是西九文化區從尖沙嘴的入口,車站施工時不但使文化區的「大門」位置在6年內無法建設,更使建築設計受到極大的掣肘。市民希望西九文化區早日落成的願望又再落空。



政府面子成最大障礙


西九總站直達市區的優點顯然得不償失,政府考慮替代方案,自是責無旁貸。本專業智慧、全民共享的精神,公共專業聯盟成立高鐵專家組,成員包括過去20年來指導政府規劃鐵路網的資深顧問。專家組推出新方案,估計能節省公帑250300億元,既避開菜園村,又使400多萬市民受惠,更因工程簡單、施工期短兩年,只要政府決心推動,便可以如期於2015年落成,毋須延誤。但政府與專家組只召開了一次會議,一方面拒絕提供技術數據,另一方面表示新方案不可行。


專家組邀請政府成立聯合小組,聘請獨立顧問深化方案。只須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可換來為市民節省300億元的機會。虛心聆聽、客觀求證,是市民對政府官員的起碼要求。但願曾蔭權政府這次不要以「數夠票」的心態硬闖,特首的面子重要,還是社會的長治久安更重要?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註:有關新高鐵「貫通南北方案」詳情可參閱網址 www.betterrail4hk.org


[刊於《明報》,20091020日;http://news.mingpao.com/20091020/fab1.htm]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凡是論」荼毒高鐵決策

運輸局鄭汝樺局長上月中在立法會上承認,廣深港高速鐵路的投資,從當初估算395 億元大輻升, 可能達630 億元之巨,比建設沙中線、西港島線、南港島線加起來的總額還多,堪稱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最龐大的交通基建投資。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通過決議,要求政府檢討計劃,重新研究。對任何理性投資者來說,一旦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檢討計劃以至調整方案,保障股東利益,實屬責無旁貸。

何投資高鐵的「股東」是廣大市民,政府重新審視原方案,向社會交代,更是推行善治的基本功。

奇怪的是,社會馬上出現了一種「凡是論」:凡是有利香港與內地融合的項目都是策略性投資;凡是策略性投資都毋須計較成本效益。

隨之而來的結論很簡單:高鐵有助中港融合,因此不惜工本、毋須再議;立法會只需按政府要求撥款,自然萬事大吉,市民不應斤斤計較。「兩個凡是」的表表者,除了由鄭汝樺提出、劉迺強附和,不避「唱衰香港」之嫌的「香港快變孤島」論外,亦包括田北辰的「成本及回報率不是首要考慮」的乖論(註1)。

這種「凡是論」對香港究竟是禍是福?值得三思。

策略性投資同樣追求效益

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不同,後者追求直接影響股東利潤的財務收益,前者則在財務收益之上,同時考慮整體社會和經濟效益。策略性項目正是指一些財務效益不佳、但社會和經濟效益上佳的公共投資項目。如何評價一個公共投資是否有利公益的策略性項目,國際上有很多通用的準則。例如世界銀行就有詳細指引,說明在評價公共投資時應同時測算只包括項目現金收支的「財務內部回報率」(Financial Internal Rate of Return),以及包含了社會經濟成本和效益的「經濟內部回報率」(Economic Internal Rate of Return)。計算後者時難免有些主觀因素,經濟學者對此已開發了很多手段,例如「影子價格」等方式解決。譬如,通過公眾調查確認市民對節省交通時間願意付出多少代價,然後把高鐵項目能為市民節省的交通時間換算成經濟效益,便是計算「經濟內部回報率」的手段。

公共投資不可能無限膨脹,必須有優次之分。「經濟內部回報率」最高的項目,便是最優先的策略性項目。此中真義,正是說明策略性項目必須經過充分論證、科學評價,否則所有長官意志「拍腦袋」的項目,都可以冠上「策略性項目」之名,製造利官損民的「大白象」。

高鐵項目連接全國大城市,具有戰略意義,理應從詳規劃——如何配合今後的發展佈局?採取什麼方案才能使高鐵項目達至最高的「經濟內部回報率」和「財務內部回報率」,並且讓社會公平受惠?政府一直對此諱莫如深,拒絕交代相關數據,使公眾無法進行理性和深入的討論。與此同時, 「凡是論」卻愈來愈氾濫。可幸,要求政府詳細交代,不能不惜工本的輿論也逐漸抬頭(註2)。

國際經驗敲響警號

近日有分析指出,政府建議的高鐵方案,即使按原來395 億元的預算,每公里造價達1.9 億美元,是全世界最貴的英法跨海隧道鐵路的2.3 倍,更是正在興建的京滬高鐵的7.8 倍。我們是否真的沒有更優方案?(註3)

台灣高鐵剛宣布虧損千億元,儼如當頭棒喝。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指出,去年8 月連通北京和天津的「京津城際」高鐵通車後,無疑大受商務旅客好評,但即使票價較通車前加了3 倍,每趟車還要國家補貼20 至30 元,才能夠維持營運成本,更談不上回收建設成本(註4)。如果香港高鐵需要類似水平的營運補貼,按照政府每天9.9 萬人次的預測,每年便須補貼約10 億元。如果按照外匯基金自1994 年以來的複合年度回報率為6.1%計算,政府投資395 億元後平均每年財務收益須不少於24 億元。因此,要高鐵成為策略性項目,便應優化項目方案,使整體社會經濟的年度收益大於34 億元,更要釐清如何補貼,才能符合社會公平的原則。這正是政府須向市民交代的關鍵。

鄧小平推翻了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後,才能開創往後30 年開放改革的新局面。但願特區的決策者不會被新「凡是論」壓倒,始為香港之福。

作者是香港公共專業聯盟主席註:(1)劉迺強9 月15 日及田北辰9 月29 日在《信報》的文章(2)《明報》9 月21 日及《南華早報》10 月3 日社評(3)《南華早報》10 月3 日Chloe Lai 報道(4)http://www.van001.com/bbs/index.php?showtopic=84206

本文刊於《明報》,2009年10月8日,p. A30: http://news.mingpao.com/20091008/fac1.htm

請參閱我和其他專業人士於昨天公佈的
《新高鐵「貫通南北方案」- 更快 ‧ 更平 ‧ 更好方案》,詳情請瀏覽以下網頁:

中文摘要: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643&lang=zh
英文全文: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643

報章對該方案有關的報導:

蘋果日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1008&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3290461

明報: http://news.mingpao.com/20091008/gna1.htm

東方日報: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091008/00176_019.html

太陽報: http://the-sun.on.cc/cnt/news/20091008/00407_036.html

星島日報: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loc/1008ao14.html

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9/10/08/GW-1153302.htm

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0/08/HK0910080027.htm

香港商報: 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09-10/08/content_2407203.htm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新高鐵「貫通南北方案」: 更快 ‧ 更平 ‧ 更好

特區政府推動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建設,面對社會各方越來越多的質疑:例如成本過高,每公里造價是全世界最貴的英法跨海隧道鐵路的2.3倍;當初估算的395億元更可能大輻颷升,達630億元之鉅;西九龍總站工程龐大,相當於一個旺角港鐵站的三十倍,延誤風險大增;再加上西九總站接駁不便,對西九和油尖區路面交通擠塞的負面影響,以至由菜園村引發的收地矛盾等等。政府亦一直未能就整個項目提供令人信服的成本效益分析,致使立法會在今年9月中通過動議,要求政府重新檢討整項工程建議。

由公共專業聯盟協調的「新高鐵專家組」 (下稱「專家組」) 經過詳細研究,為協助政府打破困局,建議採納一個「貫通南北方案」,達致「更快、更平、更好」的目標。由於新方案的工程簡單,施工時間大為縮短,只要政府下定決心,全部工程可以在預定的2015年落成。

「貫通南北方案」涵蓋兩段工程:
*「北段工程」:由邊境以隧道方式建設廣深港高速鐵路的香港段專用線,至現時西鐵線錦上路站旁;
*「南段工程」:由機場快線青衣站興建一條延伸線直至錦上路 (稱為「港島快綫」) ,使錦上路成為一個包含了現時西鐵線錦上路站、高鐵總站和港島快綫終點站的三合一車站(稱為「香港交匯站」) 。

「北段工程」和「南段工程」可以同步施工,完成後旅客乘高鐵抵達香港交滙站後,可以轉乘港島快綫或西鐵綫至全港各區。這個「貫通南北方案」比政府的「西九龍總站方案」優勝之處如下:
建設成本只需250億元,比西九龍方案節省逾300億元
減低能源損耗和列車調度距離,營運成本大幅下降;
由於建設成本和營運成本大輻下降,市民可享受較低車資;
由於高鐵線隧道距離縮短16公里,毋須興建緊急維修站,減少徵地;
多達420萬香港居民(即62%的人口) ,使用高鐵時能縮短旅程時間;相對於西九總站方案,有45萬人因此增加旅程時間4分鐘;
可提供機場式服務: 旅客可在香港站和九龍站辦理市區登車手續,然後再在香港交匯站上車往返內地;
香港交滙站有足夠空間設計成綜合車站,在三條線之間接駁方便,旅客轉車的步行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新界居民、港島區居民,和機場乘客可更快捷利用高鐵往返內地,高鐵的乘客來源因而增多。
毋須遷拆菜園村,可充分利用錦上路站旁邊的官地,徵地興建維修車厰亦可避開主要村落和民居;
政府可隨時拍賣西九龍14公頃的土地,毋須拖延5年

有關詳情 請看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643&lang=zh



For an English version of the Report, please click on the following link: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643


請參看附圖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全城問責宣言

我們是選舉委員會委員,渴望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能夠在2012年透過普選產生; 2012年實行普選的訴求遭到否决,我們感到失望、遺憾,甚至憤怒。



 



曾蔭權在競選時明確承諾,「我會做好呢份工」,包括在任期內為香港徹底解決普選問題,使香港社會免受政改爭議的長期困擾;而作為行政長官,他更有責任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反映廣大市民對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的訴求。



 



我們深信,令香港重拾正軌,釋放潛能,有賴於一個民主、公平的政治體制。故此,香港的政制改革刻不容缓。



 



我們呼籲:曾蔭權履行競選承諾,在今年底發表政改諮詢方案時,提出實施全面真正普選的時間表及路線圖。



 



為此,我們誠邀所有關心香港前途的社會人士和黨派團體,發起「全城問責運動」,以各種形式向曾蔭權傳達以下訊息:



 



特首請你不要逃



給我普選路線圖



 



特區首長對關乎民生福祉的政制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若任內未能建構普選路線圖,他不但無顏面對港人,更愧對我們的下一代。




泛民選委《全城問責宣言》請即簽署: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512







Declaration for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We are 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s who were elected to strive for universal suffrage to be
implemented in Hong Kong by 2012. We are
saddened and angered that such an arrangement has been denied.



During the CE Election
in 2007 Mr. Donald Tsang promised that he would:
 



·
resolve
the question of universal suffrage once and for all during his 5 year term as
CE.



 



·
deliver
to the Hong Kong People an ultimate solution to the issue of universal
suffrage, and that this solution would include a roadmap and timetable.
 



·
do all
it takes to finally resolve this issue for the Hong Kong
People. 
 



We all believe that Hong Kong needs to bring balance and fairness to its
political system. We need a system that can resolve conflicts systematically and
in a democratic and rational manner. 
 



For the sake of Hong Kong and our future generations, we must not allow
this issue to linger on, and as Mr. Tsang once promised, we can and we must
deal with this issue once and for all.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as a duty to fearlessly convey the wishes and
interests of the Hong Kong People to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We demand that Mr. Tsang fulfill his
election promise by giving the Hong Kong People a genuine roadmap leading us to
universal suffrage. We call on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o launch a campaign for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and convey
the above message clearly to Mr Tsang.



If the Chief Executive
evades his responsibility for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he will face the
people with shame.





Declaration on Political
Accountability: Please sign: http://www.procommons.org.hk/?p=2512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綠色和平舉辦的「世界無車日」活動

Albert Lai led the Civic Party team in the metro-bike ride in a "Car-free Day" event organised by Greenpeace on 13/9/2009.


黎廣德率領公民黨單車隊於2009年9月13日參加綠色和平舉辦 的「世界無車日」活動,推廣單車作為公共交通公具。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香港大學城西書話: 從親歷「莫克拉」世紀災劫說起

Details:


Book title:  《釋放香港》Free Up Hong Kong
Speaker:  Mr Albert Lai 黎廣德先生
Moderator:  Mr Vincent Wong 黃永先生
Date:  24 September 2009
Time:  7:15-9:00 pm
Language:  Canto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to English) 


Registration: http://lib.hku.hk/friends/reading_club/bt2009_9.html


About the talk:


黎廣德在其新作《釋放香港》中警告了地球暖化,極端天氣引致的水浸山崩,已嚴重威脅了人類安危,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八月八日,颱風莫拉克侵襲台灣之際,黎廣德正駕車載着家人在南投縣山區旅行,親歷了千年一遇的大雨災。他並未沾沾自喜,放眼香港,何嘗不是出現了有紀錄以來第二個最火熱的八月嗎?環境與發展,離不開政治,災劫又豈只天然? 他在講座中,將會剖析這個核心問題:面對前所未遇的挑戰,香港人如何能活得更好?


 In 《釋放香港》 (Free Up Hong Kong), the author, Albert Lai warns about the danger of global warming.  He believes that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in tandem with politics. At the book talk, Albert Lai will address and analyse the core issue of how Hong Kong people can lead better lives in the face of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presented by rapid global warming, and the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s.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為民主以身相許:這是關鍵的時刻!/For democracy: time to act NOW!

公民黨普選宣言   



    1.      公民黨認為爭取民主普選運動已到關鍵時刻, 考慮各方已提出的不同方案與策略後,建議全力爭取201720 20真普選路線圖。



    2.      所謂2017有真普選,即特首選舉不能有篩選。



    3.      所謂2020有真普選, 即立法會全面取消功能組別。



    4.      倘若中央能公開向香港市民承諾在201720 20有真普選,同時曾蔭權在2012政改方案諮詢文件裡一併提出 真普選路線圖,則2012政改可作中途方案討論協商。



    5.      否則,公民黨建議民主派採用以下「 普選路線圖雙辭方案」,團結一致, 全力爭取曾蔭權於任內落實真普選路線圖。   



    公民黨「路線圖雙辭方案」 先談判,後補選,再總辭   



    第一階段 談判



    團結民主派,要求曾蔭權於公佈2012中途方案諮詢文件時一併提 出真普選路線圖。公民黨將於99日倡議具體普選路線圖, 要求政府回應。   



    第二階段 – 補選



    假如曾蔭權在諮詢文件中未有提出真普選路線圖, 五區各一名泛民主派議員將會同時辭職,並參加補選, 以變相公投形式爭取政府提出真普選路線圖,並否決2012政改方 案。   



    初步建議五區補選議員名單:



    港島區:陳淑莊



    九龍東:梁家傑



    九龍西:馮檢基



    新界東:梁國雄



    新界西:李永達   



    初步建議五區補選口號:



    力爭路線圖



    否決爛方案



    票投陳淑莊/梁家傑/馮檢基/梁國雄/李永達   



    第三階段 – 總辭



    五區補選後,民主派會在民意基礎上, 繼續要求曾蔭權在一年時間內提出及落實普選路線圖, 否則全體民主派議員將於201171日總辭, 而不會參加補選,表示抗議中央及曾蔭權缺乏誠意推行真普選, 同時要求曾蔭權因未能履行其20073月競選時的選舉承諾而引 咎辭職!    
     


二零零九年九月六日   


Civic Party Declaration on Universal Suffrage  


The Civic Party declares its new plan to fight Universal Suffrage:



    1.      The democracy movement is now at a critical juncture The Civic Party now calls for united actions to fight for a roadmap which will give Hong Kong people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in 2017 and 2020.



    2.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means that, for the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there must be no “pre-election” or “screening” of candidates in the nominating procedures.



    3.      For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means the abolition of all the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



    4.      I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clares and commits itself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principles in 2017 and 2020, and a roadmap to reach this goal is put forward by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in his upcoming political reform consultation, Civic Party is prepared to discuss all reasonable models for 2012 elections as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5.      If no roadmap is provided, then the Civic Party will set in train a “3-Stage Fight Plan for Universal Suffrage”, and invite fellow pan-democrats to stand together.  



    Civic Party “3-Stage Fight Plan for Universal Suffrage”  



    Stage One - Negotiation



    Unite Pan-democrats to demanding that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give Hong Kong people a roadmap for genuine universal suffrage. The Civic Party would publish its proposal on 9 September in order to engage the Government at this stage.  



    Stage Two – By-elections



    If Donald Tsang fails to produce a roadmap, the Civic Party will join effort with other democrats to promote a popular vote against the Government’s 2012 package, by forcing by elec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ignation of 5 GC Legislators.  



    We propose for further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list of 5 pan-democratic candidates who will tender their resignation:



    HKI: Tanya Chan



    KLE: Alan Leong



    KLW: Frederick Fung



    NTE: Leung Kwok Hung



    NTW: Lee Wing-tat  



    We suggest the following slogans for the by-election campaign:




      -      Fight for Roadmap




      -      Veto Fake Democratic Package




      -      Vote for Tanya Chan/Alan Leong/Frederick Fung/Long Hair/Lee Wing-tat  



    Stage Three – Resignation of all pan-democratic legislators



    Following the by-elections, democrats will give Donald Tsang 12 months to produce a roadmap for universal suffrage. If he still fails to do so, all 23 pan-democratic legislators will resign en mass in protest and demand Donald Tsang’s resignation for failing 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his campaign pledges during the 2007 Chief Executive election.  


Dated 6 Sept 2009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一百一十萬人的絕望真相

特區政府於今年八月十四日同時發表了三份環評報告, 涵蓋了港珠澳大橋、邊境口岸設施、 及屯門至赤臘角連接路三個項目, 要求公眾人士在九月十二日前提出意見。 公民黨初步研究三份報告後,發表下列意見: 


  1. 現行空氣汚染嚴重超標

 

    根據報告分析,在現今未興建項目前,東涌、 屯門和元朗的空氣污染已經嚴重超標。 即使按照現今政府採纳較低的空氣質素指標,在東涌, 可吸入懸浮粒子(過去五年24小時平均數)超標14%, 在元朗和屯門,超標24%。 若果按照環保局在上月建議採用的新標準,不但可吸入懸浮粒子(過 去五年24小時平均數)超標105% (東涌)123% (屯門和元朗) ,二氧化氮(過去五年年平均數)更分別超標20%(東涌)50 %(屯門和元朗)。但報告內卻完全沒有採納新標準。 


  1. 預測數據全面達標 全賴良好意願

 

    即使三個項目通車使用後,從項目落成至2031年, 所有空氣質素全面達標,更毋須採取任何紓緩措施,個中原因, 實由於項目倡議人在運算時作了一些非常大胆、 甚至有違常理的假設,例如: 


  1. 報告假設整個珠三角的空氣質素,按照廣東省政府在2006年頒佈 的《珠三角環境規劃 2005-2020》的期望一樣,逐年好轉,百份百達標。 事實上,根據《粵港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控網絡》的報告顯示, 2008年的空氣污染超標情况比2007年更嚴重, 珠三角全年平均灰霾天氣已高達238天,佔全年65%時間。 這項長期持續改善的良好願望顯然不符合至今港人看見的現實, 把這項良好願望延伸至二十年後更使人難以入信。〔 見港珠澳大橋環評報告5.6.3段,下同〕
  2. 目前全港發電有28%使用天然氣,報告假設到2015年時, 天然氣發電比率大輻提升至50%,使污染物大輻降低。 這項假設的依據是兩間公司的一些「刋物」。事實上, 港府從未宣佈提高天發氣發電量的時間表, 電力公司亦從未宣佈有此規劃。〔5.6.5.1段〕
  3. 報告根據內地政府宣佈的未來規劃意向, 假設從內地進入香港的過境車輛, 尾氣排放的標準與香港車輛完全一致。事實上,以柴油的含硫量為例 ,目前本港只出售含硫量0.035%
    的柴油,但內地剛於今年一月生效的新規例,則仍准許含硫量達0. 2%的柴油出售。至於汽油方面, 由去年開始香港的汽油含硫量最高只可達0.015%, 但內地只有廣州、上海及北京率先實行0.08%的標準, 其他地方現時仍可使用含硫量0.1%的汽油。這項大胆假設, 完全漠視了兩地標準的差異。〔5.6.10.5段〕

 

  1. 抹殺其他項目的累積影響

 

    報告表明,基於資料不足等技術原因,只假設下列項目永不出現, 不會增加污染排放:


  1. 機場現有容量飽和後不會興建第三條跑道〔5.6.4段〕
  2. 環保局正在諮詢的垃圾焚化爐永不興建〔5.6.6.2段〕
  3. 環保局正在規劃的有機廢料處理廠永不興建〔5.6.6.2段〕

    究竟機管局和環保局是否已有承諾,不會興建上述設施?若果沒有, 報告是否嚴重低估了污染物的排放? 


  1. 報告方式與時限窒礙市民參與

 

    環評報告缺乏中文版,窒礙居民瞭解報告的內容及發表意見。 三份環評報告中,只有行政摘要具備中英文版,其餘20多份報告,都只有英文版, 對於只能閱讀中文的議員及居民而言,他們不知道報告的詳細內容, 如何能夠發表意見。政府只容許一個月諮詢期, 市民根本無法在限期內了解報告內容,遑論提出意見。 


基於以上種種問題,公民黨要求: 


  1. 環境保護署將現時的諮詢限期(即九月十二日)取消, 直至路政署出版有關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報告的中文版後, 再另行訂定新的諮詢限期,並延長諮詢期至三個月, 以吸納更多公眾人士的意見。

 

  1. 環保署長在審核環評報告時應以新建議的空氣質素指標為準則, 環評報告內必須列出新的空氣質素指標作為基準, 並列出大橋運作後的預計空氣質素與新的空氣質素指標比較, 讓居民知道大橋通車後的空氣質素。

 

  1. 政府各有關部門,必須解釋報告內所作的各種假設有何基礎, 是否有政策支持和明確承諾。

 

  1. 對於不合情理的假設,項目倡議人應重新修訂報告, 進行詳盡的敏感度分析, 並對居民提出的另類選址和走線方案進行補充環評。

 

公民黨離島區區議員林有嫻表示:「報告未有就東涌居民提出, 把過境口岸選址往西移的方案進行環評比較, 並不符合環評條例內技術備忘錄的精神。短短一個月的諮詢期, 變相剝奪了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我將於本週起發動居民聯署, 防止部門以瞞天過海的手法,怱怱通過環評報告。」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補充:「今次環評報告的種種疏漏, 顯示了政府為了加快首長工程的建設,對專業人士施加了很大壓力, 只求過關、不顧民生。受工程影響的東涌、屯門和元朗三區居民, 共有一百一十萬人。我希望今次公民黨披露的『絕望真相』, 能促使政府下定決心,馬上落實地區減排策略,還市民一個公道。」  


3/9/2009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土地失控 新界失陷

北京有萬里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香港卻有散佈農田中間的貨櫃長城,是一個現代國際都會的污點。

上周我跑到粉嶺新市鎮北端的天平山村,站在一片綠油油、長滿油麥菜的農田中央,親身見證被貨櫃長城三面包圍的奇景。這片一望無際的貨櫃「牆」足有5 層樓高,在幾個月內竟然延綿數百米,剛好把農田和原本只相隔數十米的梧桐河分開。在此耕種了幾十年的張先生一家,眼見油麥菜田因去水道堵塞而活活淹死,卻苦於投訴無門,結果只好在上月把農田賣給代表開發商出價的「艇仔」,從此結束務農生涯,在他全無把握的茫茫都市之中,冀望能繼續謀生。

張先生一家的遭遇既不稀奇,而天平山村的貨櫃長城也只是新界土地失控的冰山一角。

塱原是全港最大的淡水濕地,幾年前差點因九鐵興建落馬洲支線而犧牲,後來因為環保團體四出奔走和環保署的堅持才得以保留:鐵路支線從地底穿過,活用工程科技保護了濕地生態,贏得很多國際專家的讚賞。

緊貼塱原濕地的河上鄉,卻在今天成為土地失控的焦點。短短數周內,數不清的泥頭車日以繼夜,把逾10 萬平方呎農地非法堆填。鄉民侯太樂報警求助,不但無法制止暴行,反而獲得政府一紙公文,限日清理泥頭,否則款拉人。環境局副局長潘潔剛剛高調表示嚴厲執法,旋即有推土機以「清理泥頭」之名用泥頭把更多菜田活埋。政府至今高調徹查的「成績」,是邀請一名泥頭車司機協助調查,和研究能否把運出泥頭的政府地盤承建商「扣分」。侯太樂和他年逾80 的母親侯老太,則只能繼續瞪眼,對被活埋了的多年心血,欲哭無淚。

政府把私人農地傾倒泥頭視作民事糾紛,撒手不管,只顧事後追究小地主的責任。私人農地猶如一位被侵犯的少女,官員見事發而不竭力制止,反而在事後票控少女父母疏於管教,還要他們支付清理案發現場的費用。孔武有力的罪犯則逍遙法外,尋找下一個對象。政府變成不公不義的幫兇,莫過於此。

竟有如此的土地管理,如此的無序開發,如此的現代都會…

非法堆填大有玄機

從2003 至2007 年,非法堆填和僭建貨櫃場的面積已達145 公頃,估計這兩年已經倍增, 「罪案現場」的總面績相等於7 個西九龍之大,從粉嶺、元朗、天水圍、屯門、荃灣以至大澳,隨處可見。其中牽涉的利益遠遠超於農田地主經營「業餘」堆填區和貨櫃場賺取租金,更是發展商圈地收地的手段,以至最終說服城規會修改土地用途的武器——把幾十元至幾百元一呎購入的農地,變作市值幾千元一呎的發展用地。設若每平方呎的非法堆填地盤只以3 倍地積比率作低密度發展, 每呎樓面面積最終增值2000 元,300 公頃的土地便足以帶來1800 億元的巨大收益。

「非法堆填經濟學」,是特區新政的一大發明。明白這盤大生意的邏輯,我們便知道特區政府的處境如何艱難:巨大的小圈子利益直如泰山壓頂,讓處事官員絲毫不敢動彈。

儘管如此,真要管制起來,政府其實有很多手段:如城規、環保、地政條例,只要稍加收緊,非法堆填便不得不大肆收斂。

從控制非法堆填的土地供應入手,最有效的措施莫如取消現行法例中,容許農田堆土1.2 米作「耕種用途」,實際是變相將非法堆填合法化的荒謬規定。屆時只要明示,凡是在農田堆土須有合適理由,並須事先申請,便可以在管制非法堆填和方便務農兩者間取得平衡

要降低對非法堆填的需求,便需管制地盤泥頭。雖然現今所有政府工務工程棄置建築廢料於堆填區或公眾填料接收設施,均須遵守運載記錄票制度,但當中缺漏甚多。改

善的關鍵包括:

一、規定泥頭只能運往認可的接收設施或其他需要泥頭的指定政府地盤,但不能運往聲稱得到

業主許可的私人農地;

二、將運載記錄票制度擴展至所有

私人建築地盤;

三、設立運載記錄票中央結算制度,每天將所有地盤和接收設施的出入記錄通過互聯網清算一次,便可以得知當天是否有漏網之魚,方便馬上追究。

要設計滴水不漏的制度並不困難,但政府究竟是有心無力、還是有力無心?


「不神聖同盟」的養殖場

從董建華到曾蔭權均對新界土地問題採取鴕鳥政策、愛理不理。深層原因,是現時由小圈子利益壟斷的政治體制,令鄉議局及新界原居民的利益變成老虎屁股, 再加上「非法堆填經濟學」的演進,使大發展商成為名副其實的利益相關者。曾蔭權在2007 年施政報告宣布建設一個「三合一」的新市鎮,事先張揚採用「公私合營發展模式」,變相提示發展商在古洞、粉嶺北、坪輋、打鼓嶺一帶提早收地,從而使政府避開日後收地時賠償和安置居民的成本。天平山村張先生一家的命運,便是這種新模式下最典型的犧牲者例證。

演變至今,非法堆填已經變成一條利益千萬重的紐帶,把鄉議局、發展商和特區政府緊緊糾纏起來的「不神聖同盟」。

在普羅市民眼中,非法堆填使新界失陷,破壞鄉郊景觀,白白糟蹋了最珍貴的土地資源。在「不神聖同盟」眼中,非法堆填卻是生金蛋的鵝的養殖場,誰敢動真格把養殖場剷除?

年底的政改方案,不但影響香港的民主進程, 亦關乎「不神聖同盟」能否鬆綁,更會決定張先生和侯老太的悲劇是否不斷重演下去。


作者是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刊於 2009年8月5日 《明報》)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皇后清場兩周年 秋後算帳繼續黎

律政署在兩年後追討何來朱凱迪廿七萬訟費



八月一日下午兩點中環愛丁堡廣場申訴會


暨謝至德《皇天后土》攝影集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