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公共專業聯盟首度參與書展,為年青人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一年一度的書展將於今個星期三展開,近年書展愈來愈多元化,各式各樣的講座和研討會也大受市民歡迎。今年公共專業聯盟首次參與書展,除了在會場設置攤位,售賣本智庫的研究報告及其他公民團體出版的書籍外,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成員更會親臨現場,就相關行業向年青人提供免費諮詢服務,讓他們了解各專業領域的進修、就業及發展機會。


 


將會到場的成員包括本會主席黎廣德、副主席莫乃光、梁繼昌及策略委員會成員吳永輝、甄文星,將就工程、資訊科技、會計及金融等不同專業的知識和經驗,與年青人分享。


 


諮詢服務時段如下:


 


22 July (星期三) 4:00pm – 6:00pm 陳啓遠(工程)


23 July (星期四) 4:00pm 6:00pm 郭榮臻(建築)


24 July (星期五) 4:00pm 6:00pm 甄文星(會計) 7:00pm 9:00pm  甄文星(會計)


25 July (星期六) 4:00pm 6:00pm莫乃光(資訊科技) 7:00pm 9:00pm 梁繼昌(會計)


26 July (星期日) 4:00pm 6:00pm黎廣德(工程) 7:00pm 9:00pm  賴亮智(工程)


27 July (星期一) 4:00pm – 6:00pm吴永輝(規劃) 7:00pm – 9:00pm  賴亮智(工程)


 


 


此外,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將於七月二十三日 (星期四)及七月二十六日(星期日),下午四時至六時,親臨現場,為新書《釋放香港》與讀者會面及簽名,歡迎到場支持。


 



 


地點:


公共專業聯盟攤位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1 1A01-04


 


詳情可致電8200 6332或瀏覽www.procommons.org.hk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

通識教育與釋放香港

儘管今年所有學校的教學安排,都被特首親自調教的「豬流感重藥」打亂,全港有不下三千名中學老師仍然在為今年九月開始實施的新高中通識課程緊張籌謀。通識教育開宗明義地以培養年輕人多角度、批判性和獨立思考,並加強社會觸覺為目標。雖然傳媒近期以「評分冇譜」、「才子通識也肥佬」這種考分主導的慣性思維,把通識課程以戲謔方式報道,但事實擺在眼前,將來每年八萬多的高中畢業生,都會經歷通識科的洗禮。因此,通識科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是關乎香港下一代接班人如何與社會銜接、如何傳承社會核心價值的大事,絕對不能忽視。


  正因為通識課程的綜合性高、可塑性強,大大開拓了教學空間從課室延伸到社區,讓學生進行參與式學習。但活用延伸的教學空間需要新資源和新裝備,在目前的教學環境下,除非老師獲得額外支援,教學模式很大機會被傳統思維左右,不但會損害學生從教改所獲的得益,更會削弱把下一代培養成「負責任公民」的通識課程目標。


  嶺南大學陳清僑教授等剛完成了一項有關初中綜合人文科的研究,調查結果可作新高中通識科教學的示。其中一項發現十分有趣:老師以為學生最不喜歡小組討論,卻原來學生最不喜歡老師講課和專題研究,最喜歡小組討論。這種認知上的反差,可能隱示教學資源與教學目標不配套的危機。


  舉例來說:「今日香港」是通識課程六大單元之一,老師究竟應如何引導同學認識香港?


港人財富與享受不對稱


  香港經常贏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的美譽,「最方便營商」指數全球排行第四,根據世界銀行按二七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香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以四萬二千三百二十一美元排行全球第六。


  但與此同時,香港在「最適宜居住城市」的全球排名是七十【註】,以點五三的堅尼系數成為全亞洲貧富最懸殊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積更少得可憐,每人不到十五方米,比全國平均的二十六方米差了一大截,是中國城市中的「包尾大幡」。


  這些對比強烈的數字說明了一個事實:香港人享受的發展成果,與香港整體能力和資源不相稱。香港的發展受到種種環境資源的制約水、空氣、土地、都市空間、鄉郊景觀、文化古蹟、交通網絡等等,但這些制約是命定的嗎?為什麼大部分香港人無法享受辛苦耕耘後應得的成果?


  若果老師能夠帶動學生從日常生活開始思考,通過親身參與,觀察一些社區內活生生的案例,這都是學習通識科「今日香港」的上佳途徑。


土地價值成爭議核心


  近月來社會上很多爭議,都與土地價值密不可分。例如政府建設高速鐵路,為了追回過去耽誤決策的時間,不惜省卻諮詢而堅持遷拆菜園村;過去兩周有建築商不顧農民報警反對,用建築廢料把塱原河上鄉農地大幅填埋;上周立法會就開發商強制拍賣舊樓的門檻,應否由九成降低至八成召開公聽會,共有七十多個團體代表出席陳詞;東涌居民和環保團體在上周集資登全版廣告,要求把港珠澳大橋填海區位置,從機場島東面移至西面,以免破壞社區環境等等。


  看來,這類爭議還會愈演愈烈,若果學生參與其中,可以切身處地搜集各方面的論據,從而以批判思維反思這一代香港人秉持的價值:新界農地的未來是否只能體現於土地的開發價值?對土地關愛、對大自然關愛是否已成過去?若果尊重不同生活方式是主流價值,舊樓居民因為堅持物業居住權而拒絕拍賣,與開發商認為重建發展權凌駕一切的觀點究竟應如何取捨?在高速發展基建的過程中如何維護社會公義,使弱勢社區不致在「發展」的大旗下被犧牲?


  香港有活躍的公民社會,單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成員機構便有三百多家,再加上很多自發的社區組織,都可以為通識科教學提供多元化的「實例支援」。關鍵在於老師能否善用社區資源,擴教學空間。一位老師在上周一個研討會後,一臉無奈地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若果校長和家長一如既往,要求他保證通識科有八成及格率,他哪裏還有什麼教學空間?


  弔詭的是:通識科沒有指定課本,既然連才子也會「肥佬」,誰又敢說社區參與不能變成提升合格率的捷徑?


  香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行全球第六,「最宜居城市」卻排名第七十,堪稱是一個「6╱70密碼」。若果參與式學習能夠激發年青人破解「6╱70密碼」的意欲,通識科教學不應只是中學教師的焦點,更應是公民社會的共同關注,用以造就下一代,成為釋放香港潛能的契機。


  註 參考國際人力資源公司 Mercer Consulting 的調查,詳見拙作《釋放香港》一書第十五頁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刊載於 《信報》 2009720]



 


拙作《釋放香港》一書,現於各大書局均有代售

有關該書的最新資訊和活動介紹

請加入《釋放香港》一書的Facebook 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releasehongkong


http://www.facebook.com/pages/a40beccc/92951803698?ref=mf



瀏覽《釋放香港》網誌
http://releasehongkong.wordpress.com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中國與世界》節目訪問: 上海塌樓

我接受自由亞洲電台 《中國與世界》節目 訪問

中國與世界:上海塌樓

主持:劉銳紹

嘉賓:黎廣德(無國界工程師主席)

主題:最近,上海發生了一宗叫世界觸目的事故,就是在閔行有一幢十三層高的新樓房如積木般整體傾倒,事件實在匪夷所思。究竟箇中出現了什麼問題呢?哪一方面該負上責任呢?國外以及香港有哪些經驗可以讓中國作參考呢?而這次事件又引起了一些什麼“後遺症”呢?主持與嘉賓會在這次節目中,討論一下有關的問題

你可以進入以下網頁,收聽及下載該節目:

http://www.rfa.org/cantonese/features/talkshow_lau/accident_construction-07072009131202.html/story_main?encoding=traditional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新高中通識科實戰講座 如何設計本地議題

新高中通識科實戰講座


如何設計本地議題 


主辦


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


協辦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新高中通識課程將於今年九月實施,如何具體組織教材, 設計教學進程已經迫在眉睫。 由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創會主席黎廣德新著的《釋放香港》 一書在今年六月底出版,內容涵蓄了通識課程內有關「今日香港」、 「全球化」和「能源科技與環境」等單元的香港事例, 正好為老師教好通識科提供新途徑: 善用同學在生活上熟悉的本土故事,設計以行動為先的課程模式, 利用豐富的社區資源,減輕老師負擔。 


日期:2009711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十時卅分至十二時


地點:香港軒尼詩道十五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201 室 


講者:



  1. 通識科設計與學生為本教學   陳清僑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
  2. 如何善用本土故事教好通識科 黎廣德 《釋放香港》新書作者
  3. 如何善用社區資源教好通識科 蔡海偉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

參加對象:本港中學校長、 老師及所有關心通識教育的家長和專業人士 


費用全免,查詢及報名:82006332 (曾先生或遲小姐) 


《釋放香港》簡介


全書共分八章,頭七章分析了各項環境課題的現況:氣候變化、 空氣、水資源、固體廢物、維港規劃、文化古蹟和土地利用。 這些現況並非一堆堆疏離的數字, 而是融合在每個香港人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無論在家裏、在路上、 在學校或辦公室碰到的事例,比比皆是, 也是反映香港環境好壞和政策優劣的最佳探針。 第八章指出了釋放香港潛能,突破環境制約的可能, 並提出如何通過個人行動和集體參與,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方法。 全書彩色印刷,共240頁。